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著名的论点: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时。一定是重的先着地.在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反对的论点以前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都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2.
如果让一张纸和一个纸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那么孩子们肯定会说纸球先着地,因为纸球是个球体,受空气阻力小,而纸会飘,所以下落速度慢,实验过后确实是这样。如果让一个轻的铁球和一个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呢?从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上发现:重的铁球先着地,轻的铁球后着地,为什么这么猜?解释:因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一些。真是如猜测的一样吗?准备实验了,做几次呢?有的说两次,有的说三次,或者更多,听到一个声音“越多越好”,是的,取得的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至少五次吧。孩子们开始实验了,他们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站在椅子上,小组内有同学…  相似文献   

3.
例1。有两个相同的木球A、B,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A球被水平方向飞来的子弹所击中,且子弹嵌入A球内部,则两木球: (1)仍同时到达地面;(2)A球比B球先着地;(3)A球比B球迟着地。“上当”途径:A球被水平方向飞来的子弹击中,而获得了一个水平方向的分速度。由于水平方向的运动与竖直下落运动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分运动,因此水平分速度并不影响A球的下落运动,故两球仍同时到达  相似文献   

4.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例如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石头比棉花重,石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在同一高度同时水平释放一块铁片和一张纸片,较重的铁片比纸片下落得快.由此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其所受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持有这种观点;在其后近两千年时间里,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所信奉,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才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所推翻。在今天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这一知识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然后假想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于是,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努力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最后呈示结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整堂课都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可是,坐在下…  相似文献   

6.
案例(人教版高中哲学下册31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介质都是空气),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表示怀怀疑。他提出一个设想,作了如下推论:假如把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图 m_1+m_2),让它在同样条件下自由下落,会出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切实可行的简单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爱上物理,进而学好物理。一、关于自由落体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下落的运动现象,如茶杯被碰落,跳水运动员从高台跳下,雨滴下落,等等。师生一起做个实验:取出形状相同的一张纸片和一个硬币,两手分别持纸片和硬币,同时释放。教师问:谁下落得快?学生答:硬币。教师问:是否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相似文献   

8.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2,(16):31-3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和特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论述提出质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相似文献   

9.
[教例]三年级语文《动手做做看》: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我在总结课文时精心设计了下面一段教学内容。师:学完了《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生:(好奇、兴奋)什么问题?师:(举起手中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子)谁知道这两个石子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来,哪一个石子最先着地?一生:大石子先着地,重的物体落得快。另一生:小石子先着地,体积小的物体落得快。师:还有别的看法吗?(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相持不下,有说大石子先着地的,也有说小石子先着地的,就是没有出现第三种答案。)师:(示意安静)课文里伊琳…  相似文献   

10.
再谈分马     
1590年的一天,35岁的大学教授、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西北部小城比萨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也就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自由下落,它们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说明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相似文献   

11.
地面上重物的下落是人类最早观测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并且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都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284-前322)就由此得出论断"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理化》2011,(2):36-36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相似文献   

13.
自由落体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公斤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体快十倍。  相似文献   

14.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I第二章第一节是“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我按照正常的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在授完各个知识环节后距离下课还有两分钟,还再讲点什么呢?突然间我想起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两个人在讨论书和纸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谁下落得快,A君在被B君几个小实验弄得一头雾水之后才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恍然大悟。我何不让学生也经历一次从糊涂到明白的过程呢?我站在讲台前,拿着一本书和一张同书一样大的纸片,说:“我把书和纸放在同一高度上同时释放,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当然是书。”学生们争相恐后地…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123页有演示物体的动能跟物体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的实验,其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至少需要4次实验才能得到结果,花费时间较长;二是滑块A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的运动快慢不同及不同质量滑块从同一高度下滑到底面处速度相同均不能直接看出,而须借助其他理论来推导说明.  相似文献   

16.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为了说明这一点,教材采用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我们不妨把它叫做“运动迭加原理演示仪”。演示时,用小锤打击插图1弹性金属片,使球A向水平方向飞出,同时球B被放开自由下落。实验表明,两球总是同时着地。从而证明了  相似文献   

17.
马云秀 《物理教师》2003,24(4):11-12
1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教师演示 :由静止释放一硬币 ,让其自由下落 .教师提问 :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 ?通过实验加以说明 .有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将面积一样的硬币和纸片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发现纸片比硬币下落的慢 .有的学生持不同观点 :将刚才的纸片揉成纸团后 ,硬币和纸团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下落的快慢就几乎一样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指出 :由于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比纸团大 ,因而空气阻力对纸片运动的影响较大 .而硬币和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都比较小 ,于是下落的快慢几乎一样 .教师提问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3)第54页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言部分写道:“17世纪初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塔顶抛出了质量不同的两个球,结果这两个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它否定了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关于物体大小决定了下降速度快慢的认识,为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20.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特例,也是认识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由落体 运动呢? 首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物体自由 下落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一 种常见的运动。如挂在绳上的重物, 剪断绳后,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竖 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 力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显 然,物体下落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由于生活经验的定势,学生对重 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 很深。例如,一块棉花和一块石头,石 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因为石头比棉花 重;再如,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面积相 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