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物质新能源早在199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就发现了一种与电子质量相等,电荷数量相同,但带正电荷的粒子,由于它与人们早已认识的电子电性相反,所以称之为反电子。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詹伯仑又成功地发现了反质于.反质子的质量与质子相等,电荷数量相同,...  相似文献   

2.
最近,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使用低能反质子环形加速器做实验时,生成一种反物质元素———一束疾速消逝的反氢原子,从而证明了反物质的真实存在和可以在实验室中生成,为反物质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可喜的前景。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可是有一定的磁性。所谓物质的镜像,就是还有一种质子是带负电的,叫做反质子;还有一种电子是带正电的,叫做反电子;也还有一种磁性正好与前面所说的中子相反的反中子…  相似文献   

3.
曹翔云 《科学教育》2007,13(3):78-78
据估计,一克反物质与正物质结合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上几个最大水电站发电量的总和。科学家预测假如利用反物质推动太空船,六星期到达火星将不是梦想。1反物质的发现1930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电子有两种,除了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外,还有带正电荷的电子,这两种电荷恰好一正一反,带负电荷的电子叫正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叫反电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子只有一种,所以对狄拉克的预言半信半疑。没想到两年以后狄拉克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实验室果然发现了反电子。后来人们陆续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等等各种各样的反…  相似文献   

4.
欧洲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第一粒人造反原子——反氢原子。这个原子带有相反的电荷,一个带正电的电子围绕着一个带负电的质子运转。通常氢原子所带电荷与此相反。科学家首先在粒子加速器中制造出带负电荷的反质子,然后将反质子束射入氙气中,制造出反电子。至少在某种情况下,使一个反电子开始围绕着一个反质子运转,反氢原子就是这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曹焱 《学周刊C版》2015,(13):160-165
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主体,所以,质子和中子也是组成物质的主体。质子和中子中:质子是由带正电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组成,同样,中子也是由带正电性的核心和带负电性的表面所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正、负电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正电子是由极小的带负电的核心和外面带正电场的外层组成。负电子则是由极小的带正电的核心和外面带负电场的外层所组成。即在正、负电子的结构和组成中,也是按核心学说组成的。物质是正电为核心,反物质是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是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是负磁极子为核心。核心学说:物质世界里,首先正负电子中正电子以负电为核心,负电子以正电为核心;质子和中子以正电为核心,负电在粒子表面,原子以原子核正电为核心,电子形成电子云在外围。反物质以负电为核心。正磁物质以正磁极子为核心,反磁物质以反磁极子为核心。组成物质的核心的正电所占的空间体积远小于其核心外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根据库仑定律和数学新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可计算出,正电与正电的斥力加上负电与负电之间的斥力,小于正负电之间的引力,即形成了一个引力的差值:万有引力。这也就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统一的数理证据。由于物质和反物质的结构和组成中,正、负电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不一样,通过新的数学领域:纽曲空间微积分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得出,物质和反物质之间产生了静电磁力斥力的差值,即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统一场理论包括广义统一场理论和狭义统一场理论,狭义统一场理,即四种力的统一: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的统一。广义统一场理论:即为物质世界大统一理论,也就是说在狭义统一场理论的基础上,包括了物质结构和组成上的统一:物质首先由电和磁组成了磁力线环和电力线环,其中磁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电子,而电力线环组成了正、负磁极子。以正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物质世界,而以负电子为核心,由正负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成为反物质世界。同样,以正磁极子为核心组成正磁物质世界,而以反磁极子为核心则组成了反磁物质世界。所以,在我们这个广义的宇宙中,除了宇宙大爆炸这个物质宇宙之外,还有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更大义意上的宇宙应该由许许多多个这样由四种宇宙: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正磁物质宇宙、反磁物质宇宙组成。因此可以断定,我们这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只是更大义意上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电子”而已。因为: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之间存在着万有斥力,同样,正磁物质宇宙和反磁物质宇宙之间也存在着万有斥力。所有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等等,在核心学说下都得到了相互统一,即正负电子按一定规律和原理组成物质结构中,粒子的各种特征、特性、味都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龙芸 《培训与研究》2008,25(8):23-25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的质量、电荷量都和电子的相等,但它带正电荷,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反物质。正电子的产生和湮没使人们对基本粒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着重介绍了正电子的理论预言过程和实验发现过程及深远意义,并说明了正电子的物理性质及其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的质量、电荷量都和电子的相等,但它带正电荷,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反物质。正电子的产生和湮没使人们对基本粒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着重介绍了正电子的理论预言过程和实验发现过程及深远意义,并说明了正电子的物理性质及其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费米实验室1999年3月初宣布,该实验室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基本“确切无疑”地证明中性K介子在衰变过程中直接违背了电衡宇称联合对称法则。这一结果被认为是物质和反物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反物质在许多方面是普通物质的镜像,只不过是携带的电荷极性相反而已。这些对称特性主要包括基本物理定律不受时间方向性影响和空间反射下的物理过程以及粒子与反粒子的变换过程遵循对称,它们分别被称为时间、宇称和电荷守恒定律。然而令人困惑之处在于我们的宇宙中几乎不存在反物质。在广委浩瀚的整个宇宙之中,反物质只是在非常特殊的情…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由于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实物粒子”得到了证实。1910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从而发现了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个层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以后又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以及介子、超子等等粒子。这样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由于物理学上的新  相似文献   

10.
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的概念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认识.在古代,人们因不了解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物体“带了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实际上,现在人们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正负离子等.显然,电荷这一概念的范围要比电子广得多.2.中性与中和物质的原子结构告诉我们: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有几个质子,核外…  相似文献   

11.
一电子与电荷电子是人们发现最早的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绕原子核高速旋转;而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以及正、负离子等,都称为电荷.在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二带电与带电体带电是指物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物体对外显示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显示正电(即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显示负电(即带负电);而带电体是指带了电的物体,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三中性与中和中性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示电性的一…  相似文献   

12.
超核物理     
超核就是含有超子的原子核。 原子核内的物质称为核物质。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以后,人们认为核物质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后来由于开展了高能核物理的研究,用高能粒子作为炮弹轰击原子核,结果发现,核物质中不仅有中子和质子,还有A超子;还可能存在核子共振态和真实的π介子;另外还发现了由质子和反质子组成的重子素。这些发现大大开阔了人们对原子核结构的认识。本文只简单介绍有关超核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反物质炸弹     
反物质炸弹欧洲粒子物理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声称,应用氢原子第一次造出反物质粒子。正如普通物质有配对物一样,反物质的原子也有带相反电荷的配对物,当这些反物质的原子同物质的原子相接触,就会释放出巨大能量。由于物质同反物质间的反应要比核反应强1000倍,因此...  相似文献   

14.
1928年,年仅26岁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出语石破天惊:存在带负能量的电子,即存在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并有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他在诺贝尔奖领奖的演说中还手指天空说,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许多星辰,或许实际上就是由“反物质”构成。此语一出众说纷纭。时隔4年,这种不可思议的正电子终于被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宇宙射线中发现。后经科学家们的努力,到了1964年,差不多所有预言的反粒子都相继发现了。  相似文献   

15.
1928年,年仅26岁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出语石破天惊:存在带负能量的电子,即存在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并有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他在诺贝尔奖领奖的演说中还手指天空说,我们在夜空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家首次制造出反原子逄丽萍译余炎校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日内瓦粒子物理学中心于1996年1月宣布,该处的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首批为数极少的反原子,披露了他们对反物质虚幻世界的最初一瞥。一个国际小组用CERN的低能反质子环(LEAR)制造了总计...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1932年中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当时把这三种粒子和光子称为基本粒子.此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逐渐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粒子物理学。  相似文献   

18.
1935年—查德威克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1974)因发现中子,获得了193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卢瑟福曾经指出,除了质子和电子以外,还存在着和质子一样但不带电荷的粒子,他称这种粒子为中子。在发现中子以前,人们认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最初,这种概念和实验符合得尚好。但对原子核碰撞的能量条件作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质子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的理论很难同实验事实符合,特别是1930年玻特和贝克发现的铍辐射(当用氦核轰击铍核时出现的一种辐射,它的穿透本领极大)。约里奥·居里夫妇对铍辐射的研究,为发现中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1974)因发现中子,获得了193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卢瑟福曾经指出,除了质子和电子以外,还存在着和质子一样但不带电荷的粒子,他称这种粒子为中子。在发现中子以前,人们认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最初,这种概念和实验符合得尚好。但对原子核碰撞的能量条件作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质子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的理论很难同实验事实符合,特别是1930年玻特和贝克发现的铍辐射(当用氦核轰击铍核时出现的一种辐射,它的穿透本领极大)。约里奥·居里夫妇对铍辐射的研究,为发现中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她们计辐射从一…  相似文献   

20.
夸克的发现     
夸克(Quark)是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基本粒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提出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科学家所认知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中子、质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构成的,并提出三种夸克,分别命名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例如,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及胶子组成。夸克并不会自然、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当粒子(电子或质子)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发生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而且由于碰撞产生的夸克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