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最富有联想的题目:江西卷第20题【考题】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相似文献   

2.
情境回放 高一(5)班某节语文习题课,需要完成一道仿句题,例句是: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要求写出的是:(1)文学家的鲁迅,是——。(2)革命家的鲁迅,是——。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学指导》2011,(3):F0002-F0002
鲁迅1932年书赠台静农的七律《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鲁迅曾将此诗书赠许寿裳、山本初枝等中外友人,但均系条幅。鲁迅诗作的横幅极少见,《鲁迅日记》1932年12月9日记云:“为静农写一横幅”,时在该年冬,正是指此诗幅。此诗幅初刊2001年1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公司版《台静农法书集》(二),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在内地首次刊发彩色制版的此诗幅。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09,(22):158-159
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担任顾问、长孙周令飞主编的《鲁迅的艺术世界》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鲁迅的艺术世界》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充分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编撰者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充分利用上海、北京两家鲁迅纪念馆、博物馆的馆藏(海婴先生帮同协调),  相似文献   

5.
《(呐喊〉自序》是鲁迅为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文,蕴含丰富的信息,对于我们解读鲁迅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采用细读文本的方式,注重探讨了“寂寞”与“听将令”这一鲁迅呐喊的缘由,父亲的病、国人的病、国家的病这一鲁迅呐喊的客体以及对回忆的抒写这一独特的鲁迅文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鲁迅是以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精神界战士"而驰名文坛。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化选择代表着中国新文学、新文化的主流与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保守主义、新儒学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学术界充斥着大量的怀疑、否定鲁迅及其思想的声音。如何看待鲁迅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文化选择?如何看待鲁迅的文化选择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意义?张福贵先生的《"活着"的鲁迅: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把鲁迅的文化选择置于东西方文化转型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7.
鲁迅虽然在创作上几乎不接触戏剧,但对戏剧艺术却一直予以关注。鲁迅是中国现代较早正确而深入认识莎士比亚文艺思想的文学家。鲁迅对易卜生、萧伯纳勇于批判现实、改革社会的戏剧一直倍加赞赏。鲁迅十分肯定新剧(话剧)作为那个时代战斗武器的作用,对传统戏曲也提出自己中肯的意见。鲁迅对提倡与发扬戏剧艺术做了很多工作,他对待戏剧的现实主义观点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傅国涌 《语文新圃》2009,(12):37-38
1936年10月19日.56岁的鲁迅在上海病故,第二天,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海版)以大半个版面的篇幅做了报道,有《鲁迅昨在沪逝世》的消息,有《鲁迅事略及其生平译著》,还有日本作家佐藤春夫谈《鲁迅之作风将影响日本今后文学》,在左下角另有一则《悼鲁迅先生》的短评,共配了四幅图片,包括力群的鲁迅木刻像、鲁迅遗容、鲁迅家属合影、鲁迅近照。就是这则不足300字的短评引发了一场风波。  相似文献   

9.
言说人生     
鲁迅的经典作品是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某种意义上,鲁迅已经成为正义与良知的化身。……鲁迅的作品(如从教科书中)被删除,那么倚靠作品传承的“鲁迅精神”也遭到了涂炭。 ——香港《中国新闻早报》特约记者侯金亮  相似文献   

10.
鲁迅研究虽然有一个逐渐从后期鲁迅向前期鲁迅、早期鲁迅推进的过程,但对给予了鲁迅思想与文学发生深刻影响的"童年经验"仍然重视不够。这种童年经验不仅成为终身守护鲁迅心灵的精神家园和他文学发生的原型与灵感,而且在沟通与越地远古先民的精神传承中,奠定了他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天性取向;同时在与自然、生命、农民的亲和中确立了他和底层民众(以农民为主体)的血脉相通的左翼倾向。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一、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时数:一节课教学步骤:一、导课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投影仪显示图片),仙台市长藤井黎把鲁迅先生的孙女周宁(现住东京)和摩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介绍给江主席。鲁迅纪念碑为什么建在日本仙台呢?(生:鲁迅在日本仙…  相似文献   

12.
从中学的视野里来探讨鲁迅作品的选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进而揭示其文学和思想的价值与意义,这在鲁迅接受史上必将会作为诸种阐释系统的一种而存在。文章从培养现代国民(公民)的角度出发,来阐释现代性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是如何看待鲁迅、如何感受鲁迅作品价值和作用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如何感受文学作品、如何感受知识分子、如何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虽然鲁迅不刻意提倡学术.但回过头来看,他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绩。鲁迅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学术活动具有不同的动因.学术之于他的生命也具有了不同的涵义,那就是:在日本留学期间(1902—190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实用性,他借此以拯救中国;自日本回国到为《新青年》写文章期间(1909—1918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无功利性.他借此以打发生命;自教育部欠薪始到去上海前(1920--1927年)这段时间.鲁迅看重的是学术的职业性,他借此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教鲁迅作品应该教什么?我以为应当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情感;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例,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时下 ,中国大地上又泛起来一股贬损鲁迅、诋毁鲁迅的浊流 ,一伙别有用心的人想方设法诋毁鲁迅的人格力量与文学成就。或抬高周作人贬低鲁迅 ;或攻击鲁迅的创作思想充斥“怪、力、神” ,宣扬鲁迅的美学思想是丑学思想 ;或不遗余力地阻挠深入研究鲁迅与全面评价鲁迅。这里仅举一实例 ,可窥一斑。有一篇《鲁迅的编辑生涯》的学术论文(刊于1997.10.7《文艺报》理论版) ,著者潜心治学 ,从编辑学的角度精研鲁学 ,文章颇有新意 ,《光明日报》先是刊载了数千字的主干部分 ,继而《文艺报》又全文刊载 ,在当时反响颇大。就是这样一篇两家大…  相似文献   

16.
何谓“鲁迅”?─—并非多余的话。当代中国无“鲁迅”!─—也不是杞人忧天、耸人听闻。(一)谁都知道,中国历史、世界文坛上曾有一个姓周名树人的现代文学家鲁迅。他是特定时代与环境的社会产物,属于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如今,已过去60多年,时代不同了,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变,产生“鲁迅”的土壤、气候与其他条件已不复存在,因而“鲁迅”也只好成为尘封的历史一页。说“鲁迅离我们远去”,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而且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鲁迅的确定了,谁也不能挽留。这是社会的一种无奈,历史的一种遗憾。说“鲁迅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7.
回忆性散文《一面》是阿累应约为黎烈文主编的《中流》月刊纪念鲁迅逝世专号而作,写于1936年10月。它以小见大,是鲁迅纪念文章里很有特色的一篇,后收入《鲁迅先生纪念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19日初版)。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点】(1)掌握回忆录体裁的特点。(2)感悟萧红笔下鲁迅的品格,实现“读人”到“做人”的思想飞跃。(3)品味萧红在文字下涌动的对鲁迅的爱戴、敬仰、怀念之情。(4)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大胆交流并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课堂实录(二课时) 一、不能不说鲁迅 师: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鲁迅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