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民族一国家和民主一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但在中国,这一双重化的建构是不同步的。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除了民族一国家的建构.推进国家一体化以外,还要实现国家的转型,建构现代民主一国家,通过政治发展推进民主化。本文为此将政治发展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引入当代中国政治的分析视野之内,并将其视为考察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意识形态——传统政治心理——传统国民性格为结构机制和表现形态的传统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延存与弥布,成为障碍政治民主化的首要顽敌。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意识形态——传统政治心理——传统国民性格为结构机制和表现形态的传统政治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延存与弥布成为障碍政治民主化的首大顽敌。  相似文献   

4.
林宇 《华章》2011,(13)
尽管19世纪以及以后的思想家和行动者乐于从中国的古典传统、特别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的论述中寻找中国走向民主的传统资源,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际进程无疑是从近代发端的.作为政治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与中国的整个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联.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民主意味着区别于传统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因此政治民主化就内在地蕴涵着建设现代国家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倡导者和规划者,他的政治民主化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本文从邓小平的党内生活民主化思想、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思想和基层民主化思想等三个方面对他的政治民主思想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经验表明,构建现代国家与民主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过程的角度来说,欧洲现代国家构建内在包含着民族-国家构建和民主-国家构建的双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基本制度框架的形成在时间上早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在逻辑上优先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从国家构建动力的角度来看,民主化抗争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推动力,其不仅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民主转型,而且促进了众多的民生制度建设。从国家能力与民主化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强国家能力是公共权力民主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公共权力民主化是增强国家能力的重要条件。欧洲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启示在于,现代国家构建与公共权力民主化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能够达到辩证统一,因此,中国应该把现代国家建设和发展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从课程理念到课程设置都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弊症。为此,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教育民主化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因而只有在国民素质普遍较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的基础上,才能体现较高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8.
历史表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和历史传统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基本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发展成熟并共同发挥作用,才推动民主政治在一个国家得以确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应该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创造和提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9.
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是从属于政治民主并体现政治民主的,但教育民主化并非是政治民主化的简单演绎。 教育民主化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 1.教育民主:它是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众的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构建过程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完善过程,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完善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民主政治建立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之上,我国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也需要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一些基本国家制度还没有建构好,过分强调国家权力民主化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王国,石油美元使得其经济飞速发展,但其政治上却仍然是家族统治的君主体制,随着民主化浪潮的发展,美国“大中东计划”的出台,其政治体制暴露出弊端,民主呼声日渐高涨,自身为适应民主化作出改革和探索,使得其实现民主政治具有了可能性。由于其伊斯兰特性,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沙特的民主政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具有渐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越南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主要举措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一探讨的时间范围以越南实行"革新开放"以来的时期为限。事实上,越南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正是在1986年越共"六大"以后才逐渐取得实质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具有以民主观念为起点和以民主制度为起点这两种模式: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Ⅰ—民主制度Ⅱ”;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Ⅰ—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Ⅱ”。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只能选择“民主制度Ⅰ—民主观念—民主制度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政治民主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五四”运动前的政治民主化经历了宣传民权、宪政改革、共和政治诸阶段,这标志着人们对民主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政治民主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进步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宪政改革学习西方三权分立的制度,却没有制衡的机制;共和制度由于不能得到民众的实际支持最终为封建军阀所推残。这些进步与缺陷都反映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性与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执政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是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党内集体决策为重要标志,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和台湾地区都经历了独裁性政权主导下的以经济增长极大化为目标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具体发展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的特征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不仅推动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中间阶层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扩大。多元的利益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利益团体通过参与政治的方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加上大众媒介的迅速发展,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呼声和要求日益强烈,而竞争式的选举方式使得政治反对派在此过程中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展政治主义体制和还是后来的政治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美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卢泰愚的民主化宣言和蒋经国宣布开放"党禁"为标志,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入政治民主化发展时期,而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和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则标志着发展主义政治体制的寿终正寝,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入了精英多元主义政治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全球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当今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全球化以及政治民主化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维新变法前后,西方政党观念伴随宪政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观念。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对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