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河北省处于两强夹缝求突破的附属地位。河北应积极置身和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尽最大可能提升省域规划层级,从省情和长远战略利益出发,建议争设"环京津城市群"新特区,以承德为重点打造代表国家旅游形象的"北方版块",构建面向世界的"京承秦唐津"国际文化旅游"黄金圈"。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重点国家战略,为京津冀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京津冀休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提出抓住申奥契机、整合优势资源、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固有思维,促进京津冀休闲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旅游智能卡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为区域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支付效率,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载体服务作用.当前,京津冀区域发行的智能卡中存在着功能不完善、区域局限性较大等问题,为帮助其更新换代,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从“互联网+”、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旅游智能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对促进承德市旅游形象塑造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承德市乡村旅游区划应为:中心旅游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坝上旅游片区依托巨大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国际“生态农旅”品牌;西部旅游片区借助长城丹霞资源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北部旅游片区依托温泉资源打造宜居养生度假区;西南旅游区借助资源优势发展山水农耕体验式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后为契机,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及协同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北京市冰雪场馆建设数量明显增加、连续举办的国际冰雪赛事和国内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的影响力明显提升、冰雪旅游融合效应显著;天津市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目标明确深耕细作释放新活力效果显著、冰雪旅游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有声、“冰雪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带来红利;河北省在滑雪场和滑冰场数量逐年提升、以张家口为核心的冰雪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冰雪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据此提出构建京津冀冰雪体育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经济生态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多元化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京津冀生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障体系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协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将为本地的对外汉语学习热潮产生强大的助推力,至2015年和2020年本岛对外汉语的学习需求规模将分别达到4.76万人次和7.08万人次,分别是目前规模(500人次/年)的95.2倍和141.6倍。为破解难题,建议实施四点对策:把对外汉语教学置于旅游产品的地位加以开发;建设一支数量够用、资质规范、布局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实现科学性、民族性和生活性结合;区别对待不同目标需求,灵活教、评方式,彰显国际旅游岛的个性化服务。做好国际旅游岛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也是在铸造国际旅游岛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一个城市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在争创国际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承德市亟待培养和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框架构建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冰雪旅游是体育旅游中独具特色的以冰雪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体育旅游的发展类型。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对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生态化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加快旅游生态化的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绿色经济发展驱动力,对推动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其发展的目标,需要在基本框架构建完成的前提下,突出政府在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生态化系统、借冬奥会战略机遇激活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全面提升京津冀冰雪旅游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为全面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广州举办亚运会背景下"珠三角"体育旅游所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构建"珠三角"体育旅游的SWOT矩阵,制定SO、WO、ST、WT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搜索指数的旅游流研究,可以克服对时滞性强的传统统计数据的依赖,更侧重城市间的实际旅游经济对流。改进城市间信息流公式,使其适合旅游经济关联度分析。利用京津冀游客搜索百度指数,对比分析三地旅游合作前后的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和城市聚类分级演变,为及时改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分析结论发现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后的区域旅游经济主干结构演变为京津双核辐射型;河北城市旅游经济影响提升明显,北京的旅游遮蔽效应正在减弱,区域网络结构从点轴式向网络式成长;区域旅游合作举措中的政企合作和企企合作效果优于仅在政府层达成协议,区县层面的合作举措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电视广告是一种旅游产品的营销方式,能够促进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感知,从而产生对旅游动机的引导,但是对旅游电视广告的结构构成研究比较少,如何让旅游电视广告结构更为合理,更能够凸显特色,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是我们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国内外旅游电视广告结构异同,进行了"好客山东"电视广告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拥有11个地市的河北省,在地理位置上,内环京津外接渤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河北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北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但如何将此机遇和条件转化为河北省旅游发展的优势,就需要对河北的旅游品牌进行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保定市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却存在着旅游商品特色缺失、产品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目前保定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京津冀的背景下,文化同质性让保定商品的特色更加难以突出。在基于与旅游发达省份对比研究和对京津冀客源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定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建议,包括对社区居民提供财政和培训支持、增强旅游商品地方特色、增强销售点的经营特色和丰富旅游商品的类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03-2017年京津冀13个地级市城市,采用的是双重差分DID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高铁对京津冀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的城市与未开通的城市相比,高铁的开通对京津冀地级市以上城市的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企业应当注重高铁建设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以适应不...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型是十二五及其未来一个时期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市场和政府这两只配置资源的"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所发生的变化,都对旅游产业的转型提出客观的要求。为此,要明确旅游发展的目的,以规范化要求和产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接待能力,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16.
“二次创业”背景下云南省边境旅游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云南省提出了旅游的"二次创业"。云南省应在总结边境游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上,依托于"二次创业"的有利条件,积极采取措施,重振边境旅游。  相似文献   

17.
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应对标北京"世界城市",同步、匹配、融合性的制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参照国际标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深入挖掘避暑山庄历史文化核心价值,将新老城区以一脉相承的文化整体包装为"陪都古城"。  相似文献   

18.
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凭借其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吸引了大量商务旅行游客,博鳌亚洲论坛、海天盛筵等国际盛会更是将商务旅游产业推向新的层次与高度。本文将对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的优势、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视域下河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并不均匀,优势和劣势都比较突出.发展河北省旅游需要做好京津的文章,河北省需要升华自身的旅游资源特色并且从京津旅游资源互补入手填补京津旅游资源空白,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要做到结构平衡、内涵丰富、档次多样,同时要通过旅游公司对游客适度分群,以保障旅游资源的深度利用和游客的消费成本节约,在文化、品味、深度等多方面打造高回头率的旅游项目,保障旅游经营的可持续性.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下通过旅游杠杆撬动河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八大类,并针对这八大类型构建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两大核心、四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以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促进池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