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座按梅花形状修建的古村落,纵横交错的八卦迷宫布局,这里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高椅名居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历经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它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诱人魅力。高椅,被文物专家誉为古民居村落的"活化石""江南第一村"和"民居村落发展的一部建筑史书"。这样一部神奇的建筑史书,你能不读吗?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泉州市级物保护单位“祖闾苏民居”的历史化、海丝化、宗教化,建筑化等内涵,首次披露祖闾苏民居苏颂后裔保存的苏颂佚诗的内容,并对祖闾苏民居海丝化的内涵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与述评。  相似文献   

3.
海草房作为地方民居文化的载体,其保护和开发对于地方文化留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地方民居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青岛市政府应对黄岛区海草房进行异地迁建保护,同时应该建设海草房民居旅游文化中心,要力求保护与开发并举,以留存黄岛区特有的海草房文化。  相似文献   

4.
庆阳窑洞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变迁中形成的穴居形式,这种民居是反映革命老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独具的绿色、节能、健康、实用功能,融入了当代人对窑洞民居孕育的中国哲学、民间艺术、地方传说与禁忌习俗之新内涵的思索,展现出朴素自然的文化旅游魅力。但由于其取材的缺陷、工程问题的复杂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年久失修的窑洞民居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命运。呼唤民居文化魅力回归,做好科学保护工作,开辟一条造福沿线民众的文化旅游专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树立时尚健康的绿色建筑理念;推动窑洞文化走向现代化,对窑洞民居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荆门传统民居选址上讲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布局上多为合院式,由前厅、中厅、后堂、左右厢房合围成一个向外封闭、对内开敞的聚合空间,主体结构多为木构架,以柱梁承重为主,墙体承重为辅,雕饰有木雕、砖雕、石雕等,多采用雕饰和彩绘墨书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内容丰富,工艺精湛,生动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荆门传统民居面临着大规模的改建和拆迁,一些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已悄然消失,现存较完整的已经不多,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目前荆门传统民居保护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荆门传统民居保护应遵循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四个结合"原则,根据其现状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特色的分类保护措施,并以创新的保护模式和灵活的开发理念,变被动保护为保护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以甘孜州丹巴县民居开发为例,分析民居本身的特色及开发现状,找出在开发中应注意加强政府管理力度,统一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提高民居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留住人才等解决办法,规范和提高民居旅游接待质量,进一步促进四川藏区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傣族传统民居干栏结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呈现出实质性变异的趋势——汉化。传统民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应从明确傣族民居的特有价值、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关系、坚持傣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合理使用现代建材4个方面对傣族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石板房建筑历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仍然被部分当地居民延用的一种建筑形态,并构成了我省北部山区的地标性民居建筑群聚落文化,该论文以豫北山区传统石板房民居资源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资源的特征,多层面深入发掘其自然、人文环境、造型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改善豫北山区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从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民居形态更新、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指出应探索多模式的保护与发展道路,实行动态保护和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古民居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为后人守住"历史"?如何解决古民居保护中"资金"与"民众参与"问题成为破解"瓶颈"的关键。文章以徽州古民居保护的实施过程为例,通过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居民与古民居保护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古民居保护强化制度创新与民众参与,并进行融资渠道的拓展,强调将古民居与其管理者、所有者、参与者纳入共同保护的平台中。探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保护正在消亡的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化工原理课程的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做一些研究,提一些建议。其中,结合笔者利用"雨课堂"辅助教学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改进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泉州西北山区土楼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泉州市西北山区的土楼旅游资源.土楼是泉州古民居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土楼的旅游开发将丰富泉州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泉州的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并提出了土楼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朗山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朗山古民居的研究,以及对朗山古民居居民态度和潜在市场的调研分析,提出朗山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要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限量"式开发,要保持原真性等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建筑的历史遗存:豫西地坑窑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土建筑是与自然生态最融洽的宅居建筑,在乡村城镇化的改造中弃窑建房,进一步恶化了已经很脆弱的可耕地资源,而改良窑居建筑不仅拯救了一份古老的活态民族文化,还可为地方开发特色度假观光旅游创造区域环境。作者侧重对豫西地区窑洞宅居建筑的结构、审美及实用价值,进行一些建筑文化理念的探讨。以求能对当前农村的都市化建筑风尚,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产生和演变分析,探讨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色。结合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题材分析,总结其文化价值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wooden-plank wall dwellings, a kind of traditional house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in Chongqing area. We chose a typical house in Chongqing as the subject and measured it during summer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f wooden-plank wall dwelling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local residents’ living hab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buildings, we analyzed the data of the field measurement and evaluate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th APMV.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f wooden-plank wall dwellings in summer is improved mainly by natural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居聚落是客家人对自身生存、生活环境进行精密思索创造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聚落环境被逐渐赋予关于自然、文化与社会的深远意义,成为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本文试从建成环境意义的角度出发,就客家民居聚落空间图式的系列形成过程探析客家民居聚落环境的意义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南传统民居装饰图案取材丰富多彩,应用在民居中各个部分,有窗格、门格、木雕、砖雕、铺路等的装饰图案,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人文等。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形成也是装饰图案形成的过程,因此建筑装饰图案研究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