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是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和家庭文化资本构成家庭教育的要素。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场域等要素的彼此关联与协同作用,形成家庭教育共同体,并促进家庭教育中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家庭文化资本深度融合,体现体验性、交互性和发展性的特质。创设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场域,培育引领示范的惯习,获取优势的家庭文化资本,进一步助推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充分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儿童各方面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揭示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相关理论出发,说明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中父母自身的特征及与孩子的人际互动等等对孩子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其次,揭示家庭因素中诸如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起着中介与调节作用.这充分说明应重视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个体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途径获取知识,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儿童受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急需改变其家庭内部结构,增强父母家庭教育意识,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永恒的社会现象,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并借助家庭生存与发展延绵种族、维系社会。几千年来,中国的家庭孕育了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炎黄子孙,谱写了壮丽的家庭发展史。抚育子女自立社会并造福人民显示了家庭教育的伟大功能。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必然受到三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其中家庭教育是三种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发展,必须从家庭人手,重视并发展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的研究又是教育体系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家庭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在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子女的身心和谐发展。家长自身的素质及其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必须充分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7.
家庭,我们每一个人的滋养生息之地,是人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儿童、青少年最初是通过家庭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会做人的。他们在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各种品质和能力也首先是在家庭中得到培养与训练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人的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水平高低如何,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我校重视家庭教育,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家庭,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为学生营造了安静、和谐、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理论与方法研究明显落后于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发展、家庭变迁影响家庭教育的过程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受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束缚,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仍呈现出保守、封闭、简单、单向及个体化等特点。①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而家庭教育的个体化、生活化等非正规教育特点与正规教育研究方法之间的矛盾是关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以家庭这个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为教育环境,在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个体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影响。这一发展趋势决定了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  相似文献   

10.
赵华 《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21-123
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最为缺失、特别薄弱的环节。因此,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实施家庭教育的成员(主要是父母)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大部分父母关注孩子成长,并增加智力投资,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渗透到子女的教育中。但富裕家庭与非富裕家庭之间、知识分子家庭与非知识分子家庭之间、城市家庭与乡村家庭之间,其家庭教育有相当大的不平衡,并造成了儿童间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是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化单位和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一个现代家庭,能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内涵越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家庭的性质与职能、家庭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都有变化。在现代社会 ,家庭的教育职能趋向衰退。而学校不仅承担固有的教育职能 ,而且代替家庭承担附加的“照管 (未成年人 )”职能 ;另一方面 ,家庭接替学校承担它难以胜任的教育职能 ,使孩子不遗余力地充实在学校吃不饱的肠胃。这使得现代社会中家庭与学校双方的职能出现错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 ,发达国家以家长 (包括未来的家长 )为对象的双亲教育活动日趋活跃 ,这些活动将促进家庭教育从经济型向理智型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红 《教育探索》2005,(3):41-41
一、新时期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以往我们的家庭敦育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家庭教育应该怎么搞.学校如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家庭如何与学校配合实施教育.现在.我们从家校合作教育这一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58):24-25
家庭是历史最久远的一个社会单位,是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家庭自然是文化发源地之一,家庭中子女养育方式是文化形成原因之一,受不同文化影响。作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和最普遍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对个体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特征。本文对中西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家庭教育,既要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又要放眼于世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6.
1引言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因素、个体的性格、学校教育等。对个体而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即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个人最早接触的环境,更是个人社会化学习的最佳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虽然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家庭教育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个体一生的成长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了解家庭教育的特性,有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傅岩 《中国德育》2004,(5):34-37
人的个性发展及其形成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两个层次。宏观环境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微观环境指直接与个体接触并影响其意识和行为的客观生活条件。宏观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它要以微观环境为媒介作用于人。家庭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关键性的微观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均重视家庭和家庭建设,西方国家的家庭观体现在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政策与家庭工作中。家庭伦理表现出注重夫妻关系的特点,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契约为核心的现代家庭伦理。家庭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母亲是家庭成员照料和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父亲的参与也越来越多;父母尊重儿童,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价值观传递、全面教育和家校合作。在家庭政策与家庭工作方面,由于公领域和私领域、去家庭化和家庭化的争论长期存在,部分国家通过实施家庭友好型或发展型家庭政策强化对家庭的支持,通过家庭社会工作为家庭建设提供具体服务,并倡导家庭志愿服务,使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教育环境。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家庭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