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肌理是陶瓷艺术所独有的较之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非常特殊的一种艺术语言,也是一种可以用手感知的艺术语言。其特殊之处不仅在于蕴含了浑厚的自然气息,更在于其纹理的可触碰性特征。因此,对于陶艺家而言,肌理是就是陶艺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在陶瓷表面所留下的痕迹,然而其工艺却蕴含着极大的特殊性。肌理与材料相生相随,共同组成了陶瓷艺术非常独特的艺术特质,也通过不同形式的装饰效果,将陶艺家心中的情感及感受真实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装饰艺术是一种艺术学科,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更好地展现现代装饰艺术的魅力与审美.阐述现代装饰艺术与材料的关系,并从色彩、肌理、质感等多个角度对材料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审美特性的体现进行论述,最后说明了材料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肌理"是当代陶艺创作的装饰技法之一,恰当运用这一艺术语言,会给予作品无限的生命力.各种"肌理"形式经过陶艺家的手,借助陶艺作品呈现出来,就会更具有意味性.在陶艺创作中,"肌理"主要有人为肌理和自然肌理两种形式,运用肌理装饰手法,使陶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更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4.
“肌理形态”在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饰艺术领域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流动、变化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向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创新.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装饰材料质地的讲究,以及对装饰表面的材质纹理.图案纹样所形成的肌理形态美越来越注重.因而装饰材料表面的肌理美设计开始成为当今设计师注意并着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中有许多采用材料表面的肌理形态美来作为装饰的实例:比如现代大宾馆、大商厦的地面、墙面大多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岩等材料,选择其表面具有美丽的肌理纹样.再加上打磨抛光使这类石材质地的自然美得到充分显现,从而给宾馆、商厦的装饰带来富丽、华贵、高雅等感受和美的境界.同样在商品包装设计中也常常运用各种不同材质肌理或者装饰纹样的肌理形态美作为传达商品信息及装饰因素的手段之一.此外在工业产品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中运用肌理美作为表面装饰也是非常普遍的.正是由于肌理形态作为装饰因素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装点了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因而引起了笔者对肌理形态美这一装饰因素的关注.并试图就肌理形态的产生及其形成审美感受的诸因素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情感与形式是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们越发重视室内装饰主体,在现在室内设计中逐渐轻装修、重装饰,运用不同情感的色彩以及各种新颖的视觉符号。室内装饰中的视觉语言已经默认为室内设计师的丰富装饰语言,进而成为与大家共享的一种感知空间语言。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绘画,都追求一种“笔触”美(肌理美)。肌理在绘画作品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它打破了单调的、平滑的、毫无生命的平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冲击力,拓宽了艺术家和观众的视觉审美空间,使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更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装饰壁挂是应用多种物质材料,表达现代设计观念、思想情感与形式意趣的艺术。它糅合了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并与现代室内装饰紧密结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纤维艺术以其丰富的材质和造型的形式,形成各种各样的肌理,展现了现代纤维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肌理作为纤维艺术的表现语言,不但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纤维艺术作品以生命。本文从肌理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材料肌理等的关系以及肌理的表现方法,探讨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肌理魅力.  相似文献   

9.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观察、体会、创造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蕴含的一种展现美的方式。居住环境设计同样也是展现形式美的设计艺术。从装饰艺术视角创造并满足人们展现美的需要,将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形态美,通过居住环境设计的表现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愉悦。装饰艺术是一种由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所构成的装饰品格,它可以存在于任何艺术形式之中,特别是与居住环境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装饰艺术视觉领域看居住环境设计,好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融入到居住环境设计中,是对居住环境设计使命的提升,也是体现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肌理作为一种抽象的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情感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承载着情感的丰富内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体验,用传统的肌理语言很难表现现代人的某些真实而复杂的生命感悟,现代绘画肌理的丰富性、偶然性以及不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诗论三诘     
诗,应有共同的审美标准:诗所抒写的内心世界,贵在真诚,而此“真”又应同善与美有联系;诗应有丰富深厚的情感、思想内涵;诗必须能飞人读者(不必是所有读者)的心灵;分行排列及语言运用,应多“推敲”。诗创作并不是从“灵感”而是从感受及与之相联系的创作意念开始。  相似文献   

13.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方式,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成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其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作为审美基础教育的前提或“基础的基础”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它不光要传递语义学信息,而且要传递美学信息,其语言形式本身也是美的.本文重点指出其两大美学功能:一、可逆的语义美;二、艺术语言符号的风格美,包括语调美、气势美、朦胧美、情调美、变异美等.  相似文献   

15.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贯穿在声音的发出、歌词的撰写、旋律的谱就和歌曲的唱成这整个的创造过程中。这种艺术美能够让演唱者本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即审美体验。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可以从声音、歌词、旋律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审美体验,并融合于自然而有创造性的表演中,形成独特的声乐美,进而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经由符号化的情感构形而生成的形式美蕴含了审美愉悦感,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美感共性。在审美变形过程中,现象世界中能够引起感官快感的形式法则与内在情感相契合产生了形式感,也蕴含了文化意义。审美共通感在长期实践中积淀于人类潜意识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形成了审美普遍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重要地位,其中很多诗篇都有精美、上乘的声音和音响描写。以声状情手法的运用创造了诗的意境,给人以音韵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是哈萨克文学中最具光彩、成就辉煌的部分,也承载着哈萨克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情感心理。哈萨克民间叙事长诗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草原意象、马意象、鹰意象、猫头鹰意象、狐狸意象、狼意象等。这些审美意象充分传达出哈萨克民族深刻的心理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