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出发,来浅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为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空间和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用实践的观点来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核,因此,我们应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不断深化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发挥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主要标志。只有立足实践的观点,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此篇通过对科学实践观内涵的重新理解,进一步认识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哲学实现传统哲学变革的关键在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  相似文献   

7.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 ,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 ,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实践观点的创立具有极其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那种把实践作为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将改造世界仅仅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特征的(狭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不同,广域实践唯物主义以改造世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以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线,以人道主义思想、(狭义)实践唯物主义和科学理性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产生了误差,我们必须加以纠正。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但这时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唯心的,它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前奏,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步确立唯物主义实践观所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中具有基础和决定性作用。列宁十分重视实践的观点,列宁的实践观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和深化的发展过程。最初列宁重点阐述的是认识和实践的联系,强调实践的客观性及其对认识客观性的证明;继而,通过对辩证法问题的系统研究,论述了实践过程的能动性以及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最后达到对实践活动的现实本质关系的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它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同一切旧的哲学区分开来。同时,马克思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未能对人民自治理论展开论述。而列宁根据苏维埃国家前七年的政治实践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恩的人民自治理论,特别强调要广泛地吸收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丰富和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自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执政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建设的阐述,构成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内容,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缺乏对共产党执政条件下自身建设问题的思考。列宁和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有许多发展,并对执政党建设作了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两代中共领导集体,在实践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使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逐渐丰富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均有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思想,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坚持并丰富发展了集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意识的结构主要有两层次划分理论和三层次划分理论;社会意识的功能主要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和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探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给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道路,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了的布尔什维克化建党理论,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李大钊于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大力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状况和斗争实际,对经典作家的建党理论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成功地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探究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贡献,对于当前和今后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借鉴世界大党、老党的执政经验教训以推进自身建设等,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启示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理论品格。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都坚持这一品格,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列宁民族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俄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尤其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确立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列宁民族理论,需要从三个维度上加以审视:一是要深刻理解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二是要系统掌握列宁民族理论的理论体系与理论特质;三是要客观分析列宁民族理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