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危害白小易在《论当下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的重塑》一文中指出,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在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节目娱乐化大潮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艺节目原先的教化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首先,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是逐渐形成的,人们对它的危害是不易察觉的。其次,受众长期在密集的娱乐化包围中是危险的,因为过度娱乐化消解的是人们道德的是非感,瓦解的是人们高远  相似文献   

2.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谭玲  殷俊 《声屏世界》2007,(2):53-54
从世界范围来看,娱乐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动力机制,它大大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1年,美国媒体娱乐产业增长率高达6.5茗,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6%。①2005年,我国娱乐产业的消费能力超过5500亿人民币,娱乐传媒市场潜力无限。②尤其娱乐进入电视领域,各种新的电视娱乐栏目类型层出不穷,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如“超级女声”栏目2005年拥有观众4亿,③2006年有3.3亿。2005年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电视娱乐已成为各大电视台及社会制片机构最重要的创新领域,电视娱乐栏目成为带动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重要动力。包括电视娱乐栏目在内的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方兴未艾,它们为世界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核心动力,电视娱乐、动漫产业、网络游戏、IPTV、数码音乐等创造了全球新的财富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广播文艺是广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拥有着广泛的听众,但是,在网络新兴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夹击下,广播文艺节目面临着严峻挑战。广播文艺节目如何在娱乐风潮中走出困境,已经成为广播文艺人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  相似文献   

7.
教育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单一和死板阻碍了教育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教育电视在网络化时代应回归其传媒本位,在节目内容上要坚守教育特色,在表现形式上应大胆创新;当下娱乐化大众文化氛围中,教育电视节目要同时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应在坚持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强节目的娱乐性。2010年末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借鉴娱乐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形态,实现了求职教育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为教育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的娱乐功能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同时,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也因此成为新的电视明星群体,他们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备受争议。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的电视选秀节目将“娱乐”旋风席卷全国时,观众对娱乐节目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疲劳”也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9.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引导"电视娱乐化"趋向,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消除低俗的娱乐误区,加强职业规范和行业监管,构建健康的娱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刘天娇 《新闻世界》2010,(12):62-63
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功能越来越突出。那么,什么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电视媒体娱乐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呢?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每一位电视媒体工作者深思。鉴于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媒体娱乐化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人称现在是泛娱乐化时代。打开电视,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充斥荧屏。"搞笑"、"选秀"、"戏说"等所谓的"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喧闹火爆,乃至于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恶搞"红色经典、专揭明星隐私、以及猎奇追艳的节目也堂而皇之成为主打栏目。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的主旋律军营文艺节目,特别是《红星艺苑》、《超级  相似文献   

14.
吴庆久 《大观周刊》2013,(11):144-144,204
电视文艺节目包含范围广泛.节目种类形式日益繁多.特别是观众收视到的栏目层出不穷。如今,观众更希望看到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个性的张扬,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辛苦工作一天之后全身心放松、娱乐的需求。时代的发展需要个性化风格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观众也需要看到个性化鲜明的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与此同时.主持人的自身个性还要做到与节目个性相协调.服从节目个性.在这个前提下将自身的个性融人节目.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我国电视发展中,出现了以娱乐选秀为代表的电视娱乐热潮,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娱乐化”趋向的思考与探讨。本文从社会文化的多维视角对“电视娱乐化”现象作一探析,以期促进业界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晓辉 《新闻传播》2005,(10):60-61
毋庸置疑,将电视娱乐功能和电视宣传功能简单对立起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电视行业的改革和电视事业的急速发展,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从政治、教育功能中独立出来,电视开始成为了最受中国大众家宠爱的娱乐手和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7.
刘燕 《声屏世界》2017,(6):17-19
电视娱乐化背后有着深层动因,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视娱乐化存在利弊两面,但"利"的一面往往受到忽视.娱乐化推动了电视媒体的市场化转型,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趋"利"避"害"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问题。但要让广大观众尤其一些青少年观众乐于在如今这样的“娱乐”时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电视文艺与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并非易事。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探求文艺节目在娱乐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之间的平衡点.探寻一种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在规范中转型,在阵痛中创新。10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规定,各卫视频道从2012年起在晚上7:30-10: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这一文件的颁布,成为改变电视文艺节目发展走向的分水岭,也使得2011年的电视文艺节目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为2012年的变奏谱下了序曲。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