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种变化的概念与特征物理变化是没有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玻璃破碎,只是大块玻璃变成小块玻璃,但还是玻璃,没有变成土或水,故玻璃破碎是物理变化。可见,物理变化的宏观特征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仅在大小、外形或形状上发生改变而并无变成别的物质。因此,扩散、凝固、熔化、液化、升华、形变及体积变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铁生锈,是铁变成了别的物质——氧化铁等,故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可见,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仅在外形或状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原物…  相似文献   

2.
杜甫《石壕吏》“室中更无人”一句,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把它当作老妇之语,因而注释为:“我家里再没有别的人了。”现行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第四册仍然采用这种说法。我们对此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句话并不是老妇人的诉苦之声,而是石壕吏的追问之辞。“室中更无人”的意思是:“你家里难道没有别的人了吗?”从诗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述了悍吏之凶与老妇之惨,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谓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1]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应,是人脑的机能、“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面已”.  相似文献   

4.
一、物体与物质的联系与区别。物体指自然界存在的岩石、空气、树木、星体等等和人们制作的课桌、板凳、铝壶、铝勺、铁锅、铁铲等 ;而物质是指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如 :课桌、板凳这两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可见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同一物质可制成不同的物体。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用塑料 (物质 )可做成什么东西 (物体 ) ?”或“这东西 (物体 )是用什么 (物质 )做的 ?”可见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 ,但却有密切的联系。二、质量。质量是指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所有的物体都有质量 ,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幽默甜甜果     
“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会”字新解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怎么写?”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儿子:“为什么?”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形而上学”新解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子:“怎么个讲法呢?”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子:“我,我没有逃学…  相似文献   

6.
不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别的东西支撑的时候,总会落回地面,这是由于它们受到地球吸引力的缘故。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事实上,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中沿竖直方向的一个分力。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发现,在质量和密度的教学中,现行教材并没有对“物体”和“物质”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而它对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对物体质量中的“物体”和物质密度中的“物质”总是模棱两可分不大清楚,因而认为物体和物质是一回事,这一错误的认识就使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意义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认为:物体质量就是物质质量,物质密度就是物体密度,他们的这一思维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上产生错误定势。例如在学完物理第…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82页“液化”这节课的演示实验,课本上是采用让“水蒸气”喷到一个冷的物体上,然后看到有水滴掉下来以说明气体液化的。但我认为此实验不太妥当,因不能很好地说明变化的本质,我们看到的是还没有喷到冷物体上的“白气”,实际上不是气体,而是已经由水蒸气液化了的微小水滴,所以呈雾状。这样,实际上是水蒸气从玻璃管口喷出后就开始了液化,从而形成了白雾,用冷物体接收,只不过是集小成大,但不能说明水蒸气是  相似文献   

9.
一、物质的“现实”“‘一块大理石是一座潜在的雕像’,这就是说‘从一块大理石里经过适当的加工就可以产生出一座雕像’”。这是确实的,但是大理石经过雕琢变成了一座雕像以后,它的大理石的物质特性并没有消失,仍然在继续发挥作用,或者还不如说,正是由于大理石的那种光滑莹润的物质特征,才使它变成了雕塑家喜欢用的物质材料。因此,一件雕塑仍然保持着大理石的物质特性。不仅雕塑是如此,凡是一件艺术作品,一幅画,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明物体必受外力作用B.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在这个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外力必为零D.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该物体必不受外力作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从树上落下,落向地球,说明苹果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而地球不动,说明地球没有受到苹果的作用力B.汽车运动时,并没有别的物体在牵引它,因此汽车的牵引力就无施力物体C.武术表演,运动员用力打出去的空拳,就没有受力物体D.喷气式飞机飞行时,是依靠喷出的气体对飞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网站     
“把”和“被”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不能。”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  相似文献   

12.
伟大导师恩格斯说:“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自然辩证法》第55页)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宇宙的运动物质都具有吸引和排斥这一对矛盾,而且正是这一对矛盾决定了物质的运动。地球上的物体之所以静止,就是这个物体与地球或别的物体间吸引和排斥相互平衡的原因。例如,在桌上不动的重物就是桌面对物体的排斥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相互平衡,只有它们之间失去了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有变化。就拿我们物理课上  相似文献   

13.
1.势能——存储着的能量——能的相互转化动能比较好理解,因为动能的表现非常明显.例如,运动着的物体如果碰到别的物体时,它通过“推动别的物体运动或者使别的物体发生形变甚至破坏”表现出它的能量.相比之下,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表现就有些“隐蔽”.(1)一个物体处在高处(例如举起一块砖或山上的一块石头)不动时,看不出它有什么能量的表现.然而,一旦将它释放,它在重力作用下不断降低高度的同时,将获得越来越大的速度,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动能.这个过程说明:物体在高处存储着能量,一旦下落就以动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物体在高处存储的能…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使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问题。一、笔误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八页倒数第二行带点的字:“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其中“和体积”三个字下面忘记加点,变成了“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再如第32页图11—20氧气分子的速率公布图例说明中有:“蓝柱的高度表是在0℃时的速率在相应数值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这句话,而在图中所用的不是蓝柱,而是用红柱来表示,以上两处是否为笔误,抑或印刷错误,不得而知。二、重复修辞在《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6页练习六的第(3)题…  相似文献   

15.
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世界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没有它不能说明“物质”,也不能证实“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观和世界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实践不是世界中的最普遍的东西,却是世界观中最普遍的东西;只有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和辩证的特性,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6.
质量是惯性或引力的量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祖年 《物理教师》2001,(11):27-28
有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质量仅仅是物体所含物质之量的量度 ,而不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物体惯性的量度应该是动量 .(见本刊 2 0 0 0年第 1 2期第 33页 )这种与传统经典相违背的“新”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今说明如下 .1 怎样规定物质之量 ?直观的常识表明 ,1m3 水块所含的水物质是 1cm3水块的 1 0 6倍 ,1m3 铁块所含的铁物质是 1cm3 铁块的1 0 6倍 .一定状态下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的体积 ,那么可以用体积来量度物体所含物质之量吗 ?固然 ,对于由同一种物质所构成的各个物体来说 ,它们所含的物质之量可以用体积来量度 .然而对于由…  相似文献   

17.
教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时,当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物体”这个名词以后,让同学们举例说出一种自然物体。有的说山,有的说水,有的说月亮,有的说星星;还有一个同学说雷。这时我紧接着说:“你说雷,我也说雷。雷是不是一种自然物体呢?”同学们茫然。我说:“雷不是物体,它是大自然里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自然现象”。接着又把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上述转折,是随机的,但又不是盲目的,因为前头连续四个同学举出的例子都是正确的,第五介同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明确“自然现象”,所以,只要向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20.
漫谈冲力     
金烈侯 《物理教师》2009,30(2):34-35
什么叫冲力?这个概念似乎是清晰的,所以也不需要定义.查阅辞海,也确实没有关于“冲力”的条目.提到冲力,人们自然联系到“冲击”、“冲撞”、“突发”、“剧变”等现象,包括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从物理上考虑,“冲击”是指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冲力,“剧变”是指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的变化,因而对“冲力”物理上可作这样定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剧烈变化的力,叫冲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