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植的赋近些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建安二十二年为界,他的赋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本文拟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入手,对曹植的感时咏物赋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前后期的变化与不同。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规定了基本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50年代前后的女作家在散文创作中不断引入新的质素,从散文创作的言语表达方式、文本结构形态和艺术表现技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对女性散文的艺术探索,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6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象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即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人生阶段、人生阅历、所经历时事不同,词作表现的思想和情感也颇不相同。本文从创作心态、创作动机着眼,从其三首词作来看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志向和心路历程;也是以辛弃疾为个案,探讨不同阶段词人的创作个性、创作心理,使我们对其词其人的认识有个飞跃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宋词创作高峰时涌现出大批词人,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是空前的.李清照是宋词创作中杰出的女词人,在宋代的词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形成了著名的“易安体”.她的词风分为南渡前后两个时期.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期的创作情况,探究其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为文造情"到"因情生文"是何其芳创作<画梦录>的心态,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心态使何其芳早期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9.
传统油画采用的是传统的表现手法,力求写实;当代油画普遍带有较为个人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价值,追求的更是"为艺术而生"的创作初衷,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能够反映出不同时代下油画画家的创作特色和创作价值。本文力求探究传统油画与当代油画在创作的角度上,从根源出发探析传统油画与当代油画的差异,本文首先从两种油画创作理念、创作技巧、创作手法上解析传统油画和当代油画的特征,其次再进行对传统油画和当代油画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对物体的观看方式都不相同,对于绘画语言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象语言是油画创作的基础能力,所以应该在绘画教学中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本文中对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进行探索与思考。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精神。而油画的创作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结合意象语言进行讲解,充分向学生传达艺术气息。在当前的油画教学课程中,意象语言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意象语言的应用和思考可以使人们对油画的创作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油画创作的基本特点,进而保证了整个油画创作教学内容的设立。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杰出小说家、诗人,是中国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这两位作家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区域相异,但在小说创作上却出现了惊人的相似。论文从两位作家的经历,创作的领域以及以神秘恐怖为题材的小说创作方面的比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文学创作确有一些相通的规律,会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得到相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古元的《赶车传》插图作于1960年,对于这样一个特定年代的文学插图作品,它不仅仅是艺术家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创作体现,而且与当时的历史、文学背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于这样一部跨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文学插图作品,又将艺术家一生的创作风格联系起来。故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分析,可贴近艺术家的视点体会一个艺术家创作道路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鲁迅翻译厨川白村著作前后的生活境遇为基点,将《弟兄》置于白村创作论的框架之下进行观照。以《弟兄》产生的缘由、凸显于其中的鲁迅的生命的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三个维度来展示该篇小说的创作机制并由此窥探根植于鲁迅内心深处的苦闷与焦灼。  相似文献   

14.
民俗对鲁迅创作起源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的起源问题是创作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创作的起源问题上,鲁迅先生主张创作起源于"劳动说"。然而在不同的场合,除却"劳动说"之外,他还提出过"神话说"、"宗教说"、"休息说"等说法。在这诸多不同的创作起源说中,有一点必须给予特别强调,那就是这几种说法,不管它们之间存在着多么大的区别,却都与民俗保持了一种至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10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曾数易其稿,作品主题前后迥异,最后,这部原旨道德教诲的小说变成了一部表现阶级对立,政治意义极其深刻的社会小说。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创作观的总结;既对俄国社会给予了空前激烈的...  相似文献   

16.
方方是活跃于 2 0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文坛、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拓新作出一定贡献的小说家。方方二十年创作历程前后的风格变化 ,在新写实小说家族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都离不开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文化情境变化的背景影响 ;以方方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家族的异军突起 ,其风头强劲的创作现象背后 ,确实是“与一种必然性相关”;方方的旨在揭示当下生存与存在状况的小说确实得到了存在主义强有力的哲学支撑。通过分析方方小说的创作背景、风格变化、主要特点 ,凸现出方方创作的存在主义倾向 ,以揭示方方小说创作的意义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塑造了无数的任务形象,而《远大前程》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波普的形象,保持了作者一贯的冷峻视角,但相对其他作品而言,却也有一些不同。《远大前程》是作者创作生涯后期的作品,是其更为成熟的思考。在作品中,波普前后有苦难善良、前程似锦以及最后的回归几个方面,本文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分析波普的人物形象,透析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赵进美是明清之际山左诗坛的重要作家,入清前后的诗歌创作差异很大,从悲天悯人走向清真绝俗。他的诗歌史观和创作理论有别于七子派和公安派,独具一格,对王士禛的神韵说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电视艺术的创作由两个过程构成,一个过程是画面创作,我们称之为一度创作;另一个过程是语言艺术创作,我们称之为二度创作。画面创作和语言创作各有特点。本文以体育解说为对象着重讨论了电视艺术中有声语言的艺术特点。电视解说的语言艺术体现在节律、音节、近义词语的运用、不同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电视工作者应当充分、熟练运用两种艺术手段以提高电视表达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杂剧创作一般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人生悲剧的体悟,后期则主要表现的是失意文人对理想世界的探寻,其中对个体人生的关注与思考的内在精神在前后期则是一致的。这种对个体人生主要是文人命运的高度关注和他在悲剧时代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与马致远个人独特的经历与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