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国教育报》、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职教通讯》编辑部主办的首届"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在江苏常州召开。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主任崔景贵出席论坛并讲话。他对职教博士首届论坛的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贯彻落实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任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徐州作为江苏省的教育大市,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推进徐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难得的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企业管理者,甚至普通民众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纷纷发表各自关于职业教育的看法.这里面有表扬、有期待,还有指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看这是好事,被人"津津乐道"总比"无人问津"要强,说明职业教育不再是备受冷落的边缘化教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喧嚣的背后也存在对职业教育的不解、误解甚至曲解.而这就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乃至个人发展的作用,也不利于准确地评估过去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教训,更不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特有的名词,与其他国家相近的教育类型相比,其在当前发展阶段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低层次性、低融通度与低回报率等三"低"特色。这个特色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阶段面临的发展困境。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是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问题而出台的一份重要文件,对于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深入分析与正确看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低"特色,对于更好地理解、贯彻与落实这一新的《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将构建中等、专科、本科三个层次的职教体系。消除职业偏见,树立多元成才观,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认知,很重要。2014年,"挖掘机到底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的段子被网民"喜闻乐见"地调侃、演绎、扩散。2014年11月4日,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的周浩,代表选手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宣誓。一时间,"北大学子转读技校"的新闻纷纷被媒体报道、转载,引发热议。其实这则新闻,早已是"旧闻",周浩退学已是3年前的  相似文献   

6.
2008年,河南启动实施为期5年的职教攻坚计划。2014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巩固和扩大河南职业教育攻坚成果,河南省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河南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职教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的陪同下,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高级顾问杜辉贤、联合国官员周霁锟专程赴重庆考察职业教育。杜辉贤一行首先参观考察了重庆邮电学院。在看到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成果后,他感慨万分:"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我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仅仅是漫长旅程的开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第7年。7年来,这项被职教界称为"国赛",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的赛事一直在变化着,一个问题也随着变化被反复追问:"今年大赛有什么不同?"对一项国家级的赛事来说,7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回顾期间变化之事,一些问题值得思考: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迅猛的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公布,为实现规划要求,结合传统"3+2"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模式的研究,文章在认知师徒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实施"3+2"职教师资创新培养的新模式,为高职学生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职教论坛”创建于1994年,是以“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为基础自发成立的民间学术组织。论坛成员均为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并在业内有着一定影响者。10年间。他们本着自发自愿自觉和求真务实、求同存异的原则,以分散研究、不定期集会方式。完全无偿地进行职业教育学术活动;10年间。他们取得的多项成果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数据及观点成为教育决策的重要参考;10年间。论坛中的一批先行者已须发皆白。但仍在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殚精竭虑、笔耕不辍;一大批中青年研究者在论坛的影响和带动下成熟精进,成长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生力军。这10年。是中国社会进入深刻转型期的10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波澜起伏的10年,也是论坛与中国社会、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共呼吸,在阵痛与反思中探索的10年。它代表着一种来自民间的推动力量,一种栉风沐雨、不计名利的精神境界,一种思想高度与求索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镇。100年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教社,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思想,引领了职教改革实践,奠定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100多年来,上海逐步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2011年全市全年生产总值1.9万亿元,人均8.25万元,达到世界中上等富裕国家和地区水平。职业教育始终为上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当前,上海正按中央部署,着力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一进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世界眼中,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奇迹"仍在延续,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又创造了更好的成绩。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此有更冷静的思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经济要突围必须转型升级,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作为与经济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被提上了加速发展的日程。2014年盛夏,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拉开了"中国职教升级版"大幕。  相似文献   

13.
结合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15年开展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探索,在成功借鉴、创设"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并解决了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关键问题,而且也解决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也给予当前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5月26日,为期一周的第一期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项目——苏州大学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了,这一次的学习和交流,不仅有当代职业教育前沿理论的引领、中国职教发展之路的反思与探索,还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期构建;不仅有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解析,还有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案例的探究。短短一周的学习、调研与思考,使我们在理论上得到了提升、在认识上增添了信心、在实践上看到了  相似文献   

15.
重点大学介入职业教育,这在中国高校中并不多见。作为国家"211"计划和"985"计划中的重点大学,同济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并在职教师资培养上创造出了"同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打破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多维度的衔接,建立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这是职业教育的福祉,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举措。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这里我主要谈两点。第一,中高职衔接的范围、规模还很不够。以我所在市为例,每年职校招生,普通中专的吸  相似文献   

17.
2014年,这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以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为契机,吹响了划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员令,拉开了升级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序幕,呈现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常态。细心的专家学者们从中看到会议精神与以往有若干新变化: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从"政府主导"到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我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动广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从开放创新中要机遇要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国技能委员会针对英国的"1419岁教育"提出了"教师培训是否与现行的教育系统匹配"的问题,并在2010年2月23日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调查报告,对英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英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调查报告和具有代表性的职教教师培训政策反馈机制,对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职教教师培训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谭璐在《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6期中撰文,对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释了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并基于此提出了实现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路径。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三级衍生概念,是指打破城乡职业教育的二元结构,将城乡职业教育纳入一个共同的职业教育系统环,通过整合城乡职教资源,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