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铅球滑步技术的教学,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初期教学手段上研究甚少。本文经过本人多年专业课教学及运动队训练实践,认为采用多样练习方法与手段,加大滑步练习的在课堂教学及训练中技术练习部分的比重,对建立正确的铅球技术概念和掌握合理的滑步技术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 在铅球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错误:由于学生滑步距离太短,形成了上体过早抬起,重心在两腿之间;另外由于学生滑步距离达不要求,在练习时只注意滑步技术,出现推球时臀部后坐等现象,甚至因为滑步技术不正确,只用手臂力量推铅球,造成了手指、手腕挫伤。出现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大大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在纠正这些错误动作时,花了很多功夫,除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外,也采用了许  相似文献   

3.
在铅球教学技术中,包括握球方法,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滑步及最后用力等技术环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和完成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还应解决好下面两个环节: 1持球的位置 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忽视持球的位置,因而在推球出手时,造成抛球,铅球脱手,双手推球及从脑后出球等错误动作.  相似文献   

4.
兰茹  张妮 《考试周刊》2010,(43):142-143
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滑步技术的速度节奏为着重点,分析、研究滑步阶段蹬摆动作身体重心和铅球的速度变化对滑步技术速度节奏的影响。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的蹬摆技术不够完善,铅球最高速度和重心最高速度差值大,从而影响到滑步过程中人体的移动及过渡步和最佳投前姿势的形成。认为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滑步技术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滑步推铅球也许是所有投掷技术中最简单的技术。滑动范围被限定在很小一块面积内, 并且不涉及空气动力学因素。然而真正熟练掌握这种简单技术常常要花费许多年心血。特别 是要纠正已经定型的错误动作的时候。旋转推铅球技术复杂,但似乎对投掷铁饼得心应手的 运动员来说,更容易掌握一些。“旋转”被认为比滑步能够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旋转技术 的缺点主要是最后爆发用力时不易得到稳固的力学支撑条件。今天教练员所面临的挑战是怎 样将旋转推铅球的速度和滑步推铅球爆发用力的稳固力学支撑结合起来。在印第安纳洲大学 我们尝试将这两种技术动作的优势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动力性滑步”的新技术动作。这种 技术要求运动员从站立姿势开始,身体姿势从站立转入滑步。这种动作模式可使运动员得到 额外的动量,并且既能接近旋转推铅球的动作幅度,又能在滑步最后用力阶段获得巩固的发 力支撑。使用这种技术的选手能取得好成绩,尽管他的力量和体型不如其他选手。这篇文章 的目的就是讨论掌握这种练习的步骤。并介绍在印第安纳洲大学使用的辅助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形成运动知识的心理过程是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观察属于感知阶段,而思维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由感知过渡到表象的阶段。思维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心理基础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只看不想,练习是盲目的。而盲目的练习很难形成准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呢?一、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防守滑步教学时,为纠正学生滑步中身体跳跃、起伏、移动的错误,教师可画一条直线和一条波浪曲线,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直线比曲线距离短的知…  相似文献   

7.
王保华  刘艳春 《天中学刊》2003,18(2):111-112
为了解决高校体育专业女生推铅球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滑步距离短,从而导致场地利用率低技术完整性差的问题,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推铅球是投掷项目之一,现代推铅球的技术有滑步和旋转两种,而滑步又分侧滑步和背向滑步。教学大纲规定,大、中专学生以学习滑步法为主(旋转只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中,将下肢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背向滑步的过程中形成滑步与最后用力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位的有效作用,提高技术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禾永福 《小读者》2012,(2):57-57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打羽毛球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而且能促进身高增长.培养人的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在打羽毛球时.由于需要不停地运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去握拍、挥拍,还要充分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部位,做出滑步、踮步和弓箭步等各种步态,这样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种新的基于变结构系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到位置伺服系统及调速系统中。这种方法采用琄换曲线替代了直线涓换线。涓换区域覆盖了整个响应,而不仅是常规涓换控制的靠近点。这种方法可改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具有完美的鲁棒性。同时,采用一种新的位置伺服与速度控制的体系结构,计算机控制系统仅需一个调节环节,大大简化了计算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将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负载非线性电流中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基于自适应噪声对消技术,将基于箕舌线的变步长最小均方(LMS)算法应用于APF谐波检测,同时将其与定步长LMS算法、基于s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以及目前最常用的谐波检测算法之一的离散傅里叶滑窗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仿真比较.通过仿真分析,该算法具有较小的运算量、稳态误差小、强跟踪能力等特点,并有较好的收敛速度,解决了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固定窗口宽度滑动窗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归参数存储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设置了计算区、数据区和参数区。计算区用于获得最近一个滑动窗口中的数据。数据区用于接收新数据,参数区存储最近若干组滑动窗口数据所计算得到的线性回归参数值,作为计算预测结果的原始数据集。按照这种模型的处理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平滑技术的回归预测算法,随着窗口的滑动。对数据区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前面若干组滑动窗口数据的回归函数并存入参数区中,检验当前窗口中数据获得的回归函数预测效果。实验分析表明。通过修正当前回归函数的参数。可以使预测函数的预测精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杨家槽滑坡位于清江左岸,距隔河岩水库坝址23km.根据野外调查和工程勘察资料,该滑坡形成于2.2~2.4万年前,由上、下两次级滑坡体组成.上滑体为基岩切层滑坡,下滑体为松散坡积物式滑坡,上、下滑坡体地质特征清晰,主滑带分带性明显.在上、下两滑体之间即上滑体的前缘存在一未滑动体,对上滑体起挡土墙作用.且下滑体下部发育一个规模较大的地下岩溶洞穴,洞穴沉积物齐全、完整,常年流水,成为滑坡体天然的地下水排泄通道,有利于下滑体的长期稳定.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正常蓄水条件下,该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高压架空输电线索结构与塔架等其他杆件连接处的滑移特性,定义了一组滑移索单元,由一个通过滑动节点连接的三节点活动滑移索单元和多个两节点非活动滑移索单元组成.基于更新拉格朗日格式推导了三节点直线型滑索单元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并通过两跨和三跨等高连续索结构的有限元数值算例验证了空间直线型滑移索单元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推导的直线型滑移索单元张力与已有计算结果相比,误差在1%以内.考虑滑移的索结构初始平衡状态内力与不考虑滑移的情况比较相差较大,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该考虑索的滑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斜滑块内侧抽芯注塑模3种设计方案特点的比较,基于塑件自动化生产对注塑模具的结构要求和二次推出机构原理,对注塑模斜滑块内侧抽芯结构的相对合理性进行了评判,并分析了斜滑块成型结构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在组合机床动力滑台设计中,采用直线滚动导轨替代传统的滑动导轨,实现动力滑台的滚动化传动(滚珠丝杠 滚动导轨),可以显著提高滑台传动精度及进给速度,减少驱动功率及维修费用,缩短设计及制造周期,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ensionedmembranestructuresaremostsuitableforuseasroofstructureforavarietyofbuildingtypes,astheyprovidealight,elegant,andefficientstructurespanningoveralargeclearspace (Otto,1 973 ) .Examplesincludegymnasi ums,exhibitioncenters ,concertpavilio…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中我们考虑不确定输入时滞系统的滑模控制问题.通过作相应的变换将模型降阶.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滑模控制器存在且使得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结论.同时本文还给出了滑模控制器的简单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