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有臣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4):119-120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育教学不断创新,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现代化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在现代化体育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教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片面理解“健康第一”、一味追求快乐体育或创新体育,一些放羊式、游戏法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标准与质量,忽视了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忽视了运动时间与负荷、掌握技能与方法等。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文扬 《陕西教育》2004,(11):13-13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过程与体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黄州四年,百日炼狱般的铁窗惊恐还挥之未去,苏轼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品格,在孤独内省中磨练心志,平息了愤怒与不平,淡化了紧张与不适,思考人生,调适心态,逐渐形成了宠辱不惊、正气凛然的独立人格,并在赤壁边上写下了不朽名篇。其中《后赤壁赋》表现出苏轼在与自然、与他人、与内心的相处中所具有的一种真正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节我们家不燃放烟花爆竹了。”“为啥?”“因为,我与蓝天有约!”“蓝天是谁?”……今天,像这样的对话我与小区的小朋友重复了5次,与爸爸、妈妈同事的小孩重复了3次。与亲戚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重复了5次,与要好的同学重复了4次!  相似文献   

5.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在目标观念、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模式建构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崭新的诠释与建构,开展了众多研究与实践,实现了许多突破与创新。但在升学重压下,教学改革遭遇了深水区.“素质”与“升学”仍然是教育、家长、社会共同面临的十分纠结的难题。一方面。由于中高考分数成为了学生跨入未来的“门槛”,所谓“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高分自然成为广大学校、家长、学子的热切追逐;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实行以来,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课堂面貌、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语文课常常上成班会课、表演课、综合课、多媒体课,迷失了本身。课堂上,师生互动热闹非凡,但学生的积累单薄、语言贫乏,分析问题缺少逻辑性,写作能力与日俱下。  相似文献   

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F0002-F000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50年的积淀,形成了“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院风,创出了“强化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敬业精神”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1年,湖北省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社会的好评。这一举措加强了家校问的沟通,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家校间这座“连心桥”,该如何搭建,又该如何才能更稳同、更长久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洪流袭遍了大江南北,涌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轰轰烈烈之中,许多旧的传统被颠覆,这种颠覆带给我们教师巨大的挑战。许多教师顽固地认为,新课改只不过是教材的改编,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如此则扭曲了新课改的本质,也无法经受住课改大潮的千淘万漉。教育改革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混乱与整饬、沉沦与奋起、毁灭与创造、颠覆与回归、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时代。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和碰撞中,步履维艰的教育者不能再固守旧我,而是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扭转自己的教育思路,以一种全新的教育形象屹立于教改的潮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牟豪戎、梁胜明《科学唯物史观不是“套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与政治观〉的批评意见》进行了反批评、答辩和反驳,进一步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与政治观,论证了批评者观点的错误,阐明批评者的批评没有一处能够言之成理,其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距离,与邓小平理论、与党的文艺方针的距离,以及态度的粗暴和无理。  相似文献   

11.
《民俗》周刊作为中国民俗学早期发展的经典之作,刊登并收录了许多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一方面,这些故事与传说集中分布于粤东、粤北两大区域,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人物、事件、背景三种母题类型;另一方面,这些故事与传说形成了立体性描写、想象瑰丽、人物形象类型化等特征,并对客家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客家人的族群认同与客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爷爷奶奶那一辈,家门与校门之间,是5~10分钟伙伴们快乐游戏的路程;25年前,爸爸妈妈那一代,家门与校门之间,是20分钟足够解决的一段上学放学路;现在大都市的孩子上学,小汽车、公交车、地铁、自行车、小拖车,交通工具总动员,家门与校门之间,能用半个小时到达的,只占学生中的很少一部分。时间长了,距离远了,家门与校门之间,发生的事也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社会主义作为特殊的认识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阐述了深化社会主义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重点从正确处理好相对与绝对,主观与客观、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主流与支流、可能与现实、历史与现代等六大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启迪人们坚定信念,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一年来的教师职务胜任培训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市小学教师职务胜任培训与考核工作已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增强计划性   我们成立了市、片小学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了岗位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市、片、校三级培训网络,形成了三级管理机制,保证了小学教师培训与考核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我们根据上级关于继续教育的规划要求,从本市小学的实际出发,每学期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小学教师培训与考核的工作计划”,印发给各视导组和学校。我们在制定计…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少教师牢牢地树立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的意向,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轮课程改革的困难与曲折、博弈与取舍、凝滞与突破,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研究直译与意译两种风格迟异的翻译方法入手,涉及了这两种方法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由来和发展,陈述了直译与意译的新概念,论证了直译与意译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阐明了直译与意译的前提和条件,区分了直译与硬译、死译的不同,指出了意译与乱译的实质性差异。文章最后归纳和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直译与意译兼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儿童计划》是英国新近公布的一份针对0-18岁儿童事业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十年规划,应对该国近年来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与十项2020年具体目标,并制定了儿童健康与幸福、儿童安全、世界一流教育、缩小学业差距、儿童安心学习与潜能发展、儿童走向成功等六类措施以实现上述目标。这既有利于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提升学校职能,同时又促进了教育公平,为英国儿童事业与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内蒙古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这里既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军事争夺的焦点,还是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形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的文化类型与文化特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尚武文化、移民文化和商旅文化在这里同时存在、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开放的、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秦汉文化丰富了内涵,提供了动力,也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内蒙古地区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历史时代、地理位置与民族构成,使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早发性与延续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冲突性与融合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的特点。秦汉时期内蒙古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添了中华文化的活力,而且也奠定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基本格调。影响了内蒙古地区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为以后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并称为中华文化三大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偏居西南的四川与重庆,到抗战时期,集中了全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精华,因文学大师的纷纷到来,期刊迁至,四川期刊文学迅速发展,作家把巴蜀地区的人生感受与地域体验与启蒙、救亡、民族关系为主题的抗战文学融为一体,抒写了中国现代文学新的辉煌,谱写了现代四川期刊文学新的乐章,彰显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