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西欧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一经出现,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反对,最主要的是农民的反对,因为它的直接结果是造成了无数农民的无家可归,根据政府的法令,农民又不能到处流浪,这样,贫无立锥之地的农民只有受到靠圈地起家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剥削和压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英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莫尔说圈地运动是“羊吃人”运动。正确分析圈地运动的背景影响实质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系统地论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后果,并指出这一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其主要的方式,英国在圈地运动中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此文首先指出英国早、晚时期圈地运动的历史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次,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不同特点,并介绍了近些年来英国史学界对圈地运动的一些新观点、新史料。  相似文献   

3.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主张,一种认为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其根据是当时中国社会基本封建社会,阶级基础是农民,打击的对象是清政府。第二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市民运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农民革命。  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太平天国主要领袖洪秀全,杨秀清等出身农民家庭,参加运动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南京实行的政策基本符合农民利益,打击的对象是封建地主、清政府、贪官污吏,因此它是农民战争,但又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带有反对…  相似文献   

4.
在共产国际“第三时期”问题上,布哈林与斯大林的观点有根本分歧。斯大林认为,第三时期是资本主义稳定趋于瓦解,新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资本主义走向崩溃的时期。布哈林认为,第三时期资本主义仍在稳定发展且有了新的特点。稳定虽不排除危机,但稳定过程的瓦解并不是生产力停滞、资本主义直接崩溃的结果,而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各种矛盾加剧的结果;资本主义稳定决定了世界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世界革命重心巳转向东方,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将主要是“外部矛盾”的结果;第三时期共产国际的斗争策略不应是发动世界革命,而应是反对法西斯主义危险,为此要继续执行发展广泛统一战线的方针。布哈林的观点发展了列宁关于共产国际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俄国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随之兴起。70年代以后,工人罢工的次数、规模更是不断增长和扩大,农民骚动也遍及俄国各地。但是,这时的工农革命运动还未能达到推翻专制统治的程度。当时流行在革命者中的民粹主义,曾经对俄国革命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不了解当时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 ,“光荣革命”是非革命的 ,斗争也不够激烈 ,是英国资产阶级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实际上 ,从英国当时的情况看 ,迅速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是维护革命基本成果的需要。因此 ,这种妥协是必要的 ,有分寸的。也应该是明智的选择。因此 ,用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复辟王朝 ,避免社会动荡和过多的流血 ,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从客观上讲 ,“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 ,为资本主义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掌权后 ,大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议会通过圈地法 ,掀起了…  相似文献   

7.
主题内容认知  鸦片战争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开端 ,自此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又要反对本国封建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10 0多年来 ,从农民、地主到民族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 ,从自发的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 ,从向西方寻求真理到向俄国学习 ,从器物到制度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 ,最终在中…  相似文献   

8.
在义和团运动中,一批长期与农民运动为敌的封建官僚,突然改变了态度,他们站在义和团运动一边,做出支持农民运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情来。李秉衡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既对农民群众的反帝斗争有所支持,又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并最后死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场上。如何评价这样的封建官僚,成为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大论题。有些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支持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是历史的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问题,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有的认为,192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两篇文章(即《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标志着这条道路的基本形成;有的认为,1930年初毛泽东同志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两文,标志这条道路理论的完全形成.这两种提法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种观点是把“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等同起来;第二种观点忽视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后,武装斗争和其它形式斗争的关系,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的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11.
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 ,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 ,它是 14 - 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 ,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 ,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 ,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 ,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 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12.
第一类问题是以前的评价标准不客观 ,没有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价 ,而教材上又没有明确涉及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有 :1.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这两次运动的表现形式都是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诚然 ,我们对这两次运动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应当给予充分的了解。但是我们知道 ,评价历史事件的根本出发点是生产力和实践的标准 ,只有依照这个标准得出的结论才是客观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 ,农民丧失土地 ,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由劳动…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受极左错误的影响,我们在理解和宣传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否认革命和平发展的形式.最近,我国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个理论问题,发掘了过去被忽视的革命导师有关革命和平发展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对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的道路是大有稗益的.为了准确地、完整地理解马、恩、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我认为,还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1964年7月8日转载了嵩同志的“无产阶级在其自发斗争阶段是否反对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一文,对我的“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一处译文”提出了意见。“教学与研究”1964年第4期又作为“学术动态”介绍了这一情况。我想从理论上和译文本身再提出一点意见,希大家批评指正。从理论上来看,我认为不应该把以下两个问题纠缠在一起:第一,在无产阶级自发斗争阶段,特别是大机器生产出现以后,工人捣毁机器、工厂等破坏(或反对)资本家的生产工具这一行为本身在客观上是否打击(或反对)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第二,无产阶级在其自发斗争阶段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从而自觉地起来为反对并最终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斗争。  相似文献   

15.
反思古代农民革命很有必要.本文认为,古代农民革命肇始阶段代表着正义,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随后权力魔杖发生腐蚀作用.农民革命者由于时代局限及其政治思想觉悟,认可封建宗法制度,开始出现异化问题.建立政权之后,农民起义军蜕化成新军阀、新地主阶级.它与旧政权和地主阶级之间斗争属权力与财产再分配的国内斗争,不属于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方面,又有长足的进步。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明确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同时,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中,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和一切反对农民运动的思想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促进了农民问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基本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注重农民问题,指出,农民是革命政治力量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民和工业无产阶级不仅必要,而且可能联合起来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在一切农民国家,如果没有农民合唱队,无产阶级的独唱将变成挽歌。因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应联合广大农民。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的思想。他在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民  相似文献   

18.
张太雷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关注着农民和农民革命,并作了重要论述.他阐明了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强调了建立农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政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在经济上要给农民正当的出路,政治上要坚决支持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并加以指导,使之更有组织更有纪律更有计划,以便有效地组织起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张太雷的农民革命思想对我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它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它还分析了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164。年英国新议会提出的限制王权的要求,包括:A、议会监督国王和大臣们的活动B、取消国王的专卖权C、国王不得擅自解散议会D、宣布未经议会同意就擅自征税为非法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背景是:()A、高级军官争权夺利,护国主政府岌岌可危B、东部地区农民反圈地斗争又趋高涨C、士兵在酝酿新的起义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斯图亚特王朝相互勾结,达成要协3下列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A、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日勺发展 C、揭开了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