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 《现代传播》2013,35(4):41-46
传媒政治,其内涵指称话语权政治和民主的基本价值取向,外延指称特定的政治手段和政治形式,即以政治传媒化和传媒政治化、政治与传媒融合为有机整体的形成和运用为内容的政治手段和形式。传媒政治具有科技政治的特征、文化政治的特征、公共政治的特征、软政治的特征、多元大众主体政治的特征、国际性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邓帅  邢占军 《青年记者》2017,(27):46-47
政治传播的内涵及意义 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政治现象自古有之,其在国家政治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维持政治秩序稳定性以及政治权威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是传承政治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维系政治运转的重要条件,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政治传播是“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信息的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燕  刘莹 《新闻爱好者》2012,(11):16-17
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新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谣言,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中的政治谣言可以分为主动型政治谣言和被动型政治谣言。不同类型的政治谣言在政治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主动性政治谣言目的性强,容易识别,被动型政治谣言对社会公共危机更具有煽动性。  相似文献   

4.
王燕  刘莹 《新闻爱好者》2012,(22):16-17
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复杂性,新闻媒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谣言,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中的政治谣言可以分为主动型政治谣言和被动型政治谣言。不同类型的政治谣言在政治管理中的运用方式和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主动性政治谣言目的性强,容易识别,被动型政治谣言对社会公共危机更具有煽动性。  相似文献   

5.
政治传播系统是由政治传播系统、传播媒介和公众三个政治互动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政治传播系统包括公众传播、精英传播、媒介传播三部分,其功能表现为传播政治信息、影响公共舆论、设置政治议题、政治社会化、塑造政治形象、实现政治统治等。政治传播系统存在着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受众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媒介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二者构成了政治传播系统的冲突困境。  相似文献   

6.
媒介既具有一定的政治依附性,又具有一定的政治自主性.媒介与政治相互缠绕,形成了政治媒介化和媒介政治化的双向运动.就媒介的政治功能而言,主要有政治监督、议程设置、政治整合、政治社会化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播工具不仅通过显示警察和政府的形象、宣读政治新闻条目来引导人们关心政治大事、增加政治知识,而且它还往往是政治暗示的传播者,能加强人民现有的政治倾向."本论断指出了大众传媒政治传播现象的存在.从大众传媒诞生的第一天起,实际就已介入到政治和政治活动中.在政治与传播的关系上,我国传播学者邵培仁给出了"政治即是传播"的论断,指明"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  相似文献   

8.
本文辨正政治统摄传播、传媒政治、传播政治经济学等几个政治传播研究中常常混淆不清的核心命题.从国家、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所规限的政治,可以归纳为政治的国家化、经济化、社会化过程.这种过程正是政治从无到有、从己到人、从私到公、从内到外、从一到多的通过“传播”这一根基性路径的生成过程;政治传播,着力的是人类社会中政治与传播的本质性融合,它立足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政治生活.这种理解中,政治与传播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均居“本体”地位;而所谓传媒政治,已经是下沉到政治传播很低层面——以媒介作为传播工具的一种具体的媒介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研究中一个独特的流派,其关注大众媒介的所有权结构、所有制关系及其控制;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但是,政治传播却不限于政治社会化,因而也不等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李天娅 《大观周刊》2012,(18):47-47,44
网络政治是人们通过网络行使社会公共权力,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现象。本文分析网络政治对我国政治文化改革的影响,指出如何利用网络政治推动政治文化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上两次讲话都强调“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是要讲政治,牢固树立政治观念.”江泽民指出:“我这里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他强调,“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效应的研究,需要走出传播学视角下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中心论”的困境,回归到政治活动本身,应以政治活动为根基,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诠释.政治传播活动是国家宰制下的政治目的性很强的信息传播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是信息的自然循环,因此“媒体”永远不可能处于中心地位.政治传播的效应,不可能直奔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微观态度而去,而总是着力于宏观的政治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便必然成为政治传播效应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政治传播始终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检验政治传播的“效应”如何,须以这几个方面为基准.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传统政治参与在网络世界的一种延伸,是新的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表达政治意愿、政治主张,维护政治利益,实施政治行为的重要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对于青年表达政治诉求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帝吧出征"作为近来一起典型的组织化的网络政治参与事件,透露出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新特征: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并存;社群组织的统筹动员作用明显;内容形式的娱乐化;在文化输出中实现政治交流。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趋向稳定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人格,既对于大学生以后参与政治活动,成为合格的政治公民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学者对它们的涵义、特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政治传播的互动性推动个体政治社会化,其功能性促进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即政治传播的过程,二者具有同一性和同步性。政治社会化程度反过来要求政治传播与其高度匹配。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博客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影响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前面临着困境,建设并运用好政治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的意识形态的政治与微观的公共 管理的政治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的通例。在 我国建设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政治沟通日益显示 出重要性。从政治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 与狭义对应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个维度。从 传播学角度而言,政治沟通的广义与狭义对应于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为了促进政治沟 通的顺利进行,发展我们自己的政治传播学势在 必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近来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他着重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发表于1995年9月28日《北京晚报》“荧屏絮语”栏内、骆玉兰  相似文献   

18.
曹晓宇 《大观周刊》2011,(18):204-204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政治参与方式,较传统政治参与有着优越性,为政治参与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对传统政治参与起到了补充作用,从而能够改变未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但在推进政治参与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探寻了促进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其实,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会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政治宣示、社会动员、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功能。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是政治行动者、媒介、公众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效果,需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和适度的博弈张力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公众提供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拓宽了普通大众参与政治的渠道,由此打破了原先的政治权力格局,大众政治迅速崛起.以微博问政为代表的大众政治具有民粹主义的倾向,充分运用"名人效应"、社交化的情感动员模式传达大众的声音.大众政治是迈向民主政治的关键一步,但不能说大众政治就是完全的民主政治,大众政治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