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访美,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是美国的环保,走到那里看到的都是一片葱绿。说到美国的环保,美国人还得好好地感谢刚刚去世的尼克松总统。他在六十年代末主事白宫时,就要求国会对美国的空气、河流、海洋及湖泊,作及时的保护。后来,国会在七○年及七二年又通过了河流、水源及空气的清洁法案。所以才有今日美国的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战场上的三位主角,一个是年届72的越战老兵,一个是精明过人的前第一夫人,一个是只有3年国会参议员经历的黑人新偶像,无论谁能问鼎白宫,都将创造美国大选史上的一项纪录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克林顿刚搬入白宫,他最多只能连任一届,也就是说他一家最多可在白宫住八年,这是美国宪法规定的,但白宮另一位住客却可以长住不走,不过他们并非人而是鬼魂。多年来白宮传过不少鬼故事,据说在那里出没的鬼魂包括第2任总统亚当斯的妻子阿比姬、第4任总统麦迪逊的妻子杜莉、第7任总统杰克逊,以及第16任总统林肯,他们不只一次令外国客人和当时住在白宫的总统家人吓一跳。  相似文献   

4.
1998年似乎没有给克林顿带来好运。是年伊始,尽管矢日否认,他却一直陷于与前白宫女实习生莫尼卡·菜温斯基的唯闻之中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克林顿之寝食准安,美国新闻界自然“功不可没”。自1月下旬起.无论小报还是各种主流报纸均以显要位置、大块版面聚焦白宫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各种报道如火如某.其中不乏颇为不雅的描写与猜测.令人大跌眼镜。沸沸扬扬甚至使克林顿可能面临国会弹劾的局面中却有一件事足以让他感到安慰:民意测验表明,这位治国能力顾强的总统的支持率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总统的一举一动自然是国人关注的热点,这段…  相似文献   

5.
宋双峰  王绣宇 《新闻界》2004,(5):69-70,72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总统可以不见记者,但他必须每天都与记者唇枪舌战;总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在记者面前说错半个字。这个人,就是有“白宫之嘴”之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今天在白宫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科学与工程(S&E)产业发达,但是其领导地位在不断下滑。科学与工程指标(SEI)经过了两年的准备并根据法律的要求在1月15日之前呈送给美国总统和国会,它从范围、质量、生命力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与工程产业的信息。SEI2010阐明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的前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的脾气很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他的霸道作风从布什任命他为办公厅主任以来,就不断遭人诟病。记者们称他是“白宫大螃蟹”。半年前,在白宫玫瑰团,总统布什签署民权法案的典礼刚刚结束,许多记者的录音机都还没有关掉,苏努努  相似文献   

8.
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说:总统新闻发布会———无论它有多么不完善———不能是一种特权,而只能是民主政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宫新闻发布会有时简短,有时冗长;有时充满友好气氛,有时又剑拔弩张;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又针锋相对。总统和他的助手们的品格和能力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才得到最严格的考验。在美国,除了国会的监督之外,总统没有义务对他的言论或政策进行解释。总统新闻发布会给了新闻媒体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质疑总统的权威。只有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统才不得不对所有问题作出回应。除此之外,再没有机会就当天事件向总统发难了。同…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泰德·肯尼迪 40年前,当爱德华·肯尼迪(昵称泰德)的哥哥罗伯特遇刺身亡后,很多人相信,身为肯尼迪家族这一美国“政治皇族”成员的泰德终有一天将步其兄长后尘入主白宫。但所有人都错了。不过虽未能成为总统,但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功勋最高的议员之一,他的政治天赋在国会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尼克松1946年进入美国政界,1952—1960年连任两届副总统1969年入主白宫,出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3年连任,至19:年,因“水门事件”丑闻被迫辞职。从此,他潜心于著述,为美国后各届总统着重在外交方面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旅游者来说,美国首都华盛顿可是个好去处。在那儿,可以参观白宫、国会。乘电梯登上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馆、杰弗逊纪念馆立时尽收眼底。在福特剧场,游人们可以看到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时就座的包厢仍保留着当年的布置。凶手蒲斯行刺后从这儿跳到舞台上,又从后  相似文献   

12.
毕利·格雷厄姆作为牧师,工作地点却不在教堂,而是长期在白宫总统办公室里。他是专职为总统及其家人服务的。从杜鲁门总统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毕利得到了十一位总统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他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宗教事务最高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13.
保密升级     
“9.11”事件以后,美国行政、司法和立法当局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了保密措施,使信息公开和新闻自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布什于2001年11月1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美国前总统的文件公布提出了限制;同年12月28日白宫发表声明,称总统有权扣压来自国会的信息;2003年3月25日,布什签署行政命令,进一步严格  相似文献   

14.
历时8个月的美国第53届大选已于1996年11月5日结束,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得票率超过7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和改革党总统候选人佩罗,当选连任,成为美国第53届白宫主人。作为一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竞选连任成功,这在美国近6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及新总统就任之际,中国工人出版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美国新闻记者之王鲍勃·伍德沃德白宫内幕揭秘系列”。伍德沃德一直是披露白宫内幕最权威的畅销书作家,其作品常常一出版即跃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此次工人社推出了他的两部作品,一部是他的成名作《总统班底》,此书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  相似文献   

16.
黄振鹏 《新闻窗》2007,(5):114-115
博客现象第一次引人瞩目是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当时,美国人麦特·德拉吉在其个人主页上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白宫,一个叫莫尼卡·菜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椭圆形的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①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菜温斯基性丑闻最早的公开报道。短短的几年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浙江档案》2006,(2):60-60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一生成就无数。故美国首都华盛顿建有杰弗逊纪念堂。他曾任华盛顿总统的国务卿、亚当斯总统任内的副总统、弗吉尼亚州长、美国驻法大使等。除这些政治角色外,他还是出色的建筑师。他酷爱学习,本人收藏有大量图书。这些图书后来都捐给了国会图书馆。为纪念此举,国会图书馆的三栋大楼中。有一栋就命名为杰弗逊大楼。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27日,美国福克斯新闻名嘴托尼·斯诺正式走马上任成为白宫新任发言人,未来他将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与尖锐的记者们纠缠。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国白宫曾经有一位出了名的首席女记者,她的提问可用“尖酸刻薄”来形容,八届总统面对她都两脚发软。她就是现年85岁的海伦·汤玛斯。特点专揪总统“小辫子”说起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事,许多人都认为白宫的记者们可是给他“行了方便”,没有过分为难。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当布什每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巴拉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会议上一鸣惊人,而后闪耀政坛。时隔三年,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国会参议员更以排山倒海之势加入到美国总统宝座的有力争夺当中,最终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之中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一段传奇正在上演。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政治家也有自己的美国梦。他似乎有神奇的魔力,可以一呼百应,颠倒众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上苍对这位黑白混血儿如此垂青呢?  相似文献   

20.
我上面提到了出身农民的陈永贵,这是在中国。美国也一样。卡特就是农民出身,当然他不是从南部的花生地里直接入主白宫的。在美国近代的几位总统中,从我这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我对卡特最有好感。因为我曾采访过他两次。一次在白宫,一次在中国的钓鱼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