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雄屏感叹道,香港电影已无电影,所以她的那些香港影评界朋友皆无事可做,寂寞得很。香港电影已无电影,是因为无反体制、反主流的人。电影导演可以是那么多,电影作者却是那么少。我很高兴看见,台湾电影中,至少有两位作者是这样的,杨德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世界电影版图上,除了3D电影独头,也涌现不少在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上都很出色的电影佳作,而风行景史诗大片和魔幻电影却在 2010年走入低谷……  相似文献   

3.
电影宣传是当代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对票房的作用已经被世界所承认。大成本的电影可以依靠宣传得到更好的效益,小成本的电影可以依靠宣传使观众知  相似文献   

4.
“衍生产业是电影产业很重要的一环,它要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才能做起来,所以电影公司必须要转化为互联网电影公司”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引进的进口影片中,好莱坞电影仍然占绝大多数。可是就这几年在欧洲很多重要的电影国家的票房来看,欧洲本土电影的票房都已经超过了好莱坞电影。面对欧洲艺术电影“经典时期”的消逝,欧洲的年轻导演们,正用自己的“新方式”改写欧洲申,影  相似文献   

6.
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代表的纪录电影,从开始产生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它是否是电影到纪录电影是否代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一种创作新方向,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纪录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很强烈的个性特点,同时纪录电影的美学价值和商业现象也成为当下的重要思考方向.本文从纪录电影的本质、表达方式对《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启松 《今传媒》2009,(11):8-9
去年,笔者曾看过李晨和谢园等演员主演的电影<极限救援>.一年后,<极限救援>的现实版在河南上演,从情节到人物都惊人的相似.作为电影.<极限救援>很感人、很成功.作为新闻,这一幕该如何操控?从传播的角度看,新闻能和电影比肩吗?本文通过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策划掌控,研究新闻如何策划制胜.  相似文献   

8.
从《阿凡达》开始,电影工业进入3D时代.国内电影市场也紧跟其后,3D银幕和放映机在大中城市迅速铺开.然而,很多观众反映3D观影体验很差,3D沦为噱头甚至刷票房手段.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44.8%的受访者认可3D电影的效果,觉得很好、很震撼,但也有43.0%的受访者感觉很多3D电影名不副实,4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3D电影并不值票价.(《中国青年报》,6月15日)  相似文献   

9.
杨雍 《新闻世界》2012,(5):210-211
对于后现代风格的电影认识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就如同后现代主义本身的定义一样,“没有人会满意一种较为准确的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但是,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很多关键词,比如不确定性、颠覆、解构等等,同样也是很多电影的标签。本文以电影为例,谈谈后现代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娶个公主回家,怎么样?理想的境界,当属周星驰版电影《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建宁公主虽然有点SM倾向,与韦小宝却是活宝一对天生绝配。可电影毕竟是电影,当不得真。史上娶到公主的幸运男,日子过得哎,其实很苦很暴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早于电视的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作为广告媒体的属性是随着我国电影运作的市场化进程在近些年才逐渐得以体现.以电影为媒体的商业广告,在美国、欧洲、日本、南美等国家已成为与电视、报刊并重的大众媒体广告,其形式丰富多彩,空间广阔灵活.从我国电影整体状况来看,中国电影广告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我国的电影广告形式还很单一、广告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发现目前中国电影,像陈凯歌的《刺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张艺谋的《英雄》,风格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有好莱坞电影的风格,这样很可惜。好莱坞电影像一把大伞罩住了全世界的电影,我自己坚决逃离这把大伞的笼罩,绝不会与好莱坞电影为伍。好莱坞的制片商出上亿美金请我拍片,我都拒绝了”①这一席话给中国电影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13.
网上电影谁不会看?乍一看这标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屑一顾。是的,网上电影人人都会看,可是,你的网上电影看得流畅吗?你的宽带的带宽全都利用上了吗?所有的网上电影你都能看得见吗?不一定吧,而这些却是很有学问的。如果你不会,那就跟我来吧,我教你学会看网上电影。  相似文献   

14.
毕仁科 《今传媒》2013,(6):77-78
如今,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博弈日益显现,电影强调具有艺术价值,就会面对惨状的票房;电影要是具有很好的票房,那在艺术价值方面就会很欠缺,就会落入"俗"片的评价之中。两者处于一种博弈斗争之中,如何能有效地解决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融合问题,是当前中国电影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电影如何改变发展现状,需要为之探索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1)【#弹幕很"跳"#】编者按:弹幕视频早已流行多时,它以独特的传播形式凝聚了一批铁粉。今日,弹幕"跳上"大银幕,电影《秦时明月》和《小时代3》分别推出了弹幕专场。有人觉得更有趣了,有人觉得X字君让一部电影尊严扫地。#弹幕很"跳"#微议一via@中国青年报:吐槽仍然是"弹幕"电影的最主要功能。在大工业生产流行文化的背景下,让人"出戏"多少带有点逆袭的意味,然而,"逆袭"从不是"弹幕"电影的推动力。槽点消失太快,形式大过内容,"弹幕"对于电影产业本身的推动远远小于抖机灵时的快感。  相似文献   

16.
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有良好的口碑传播,将旧题材重新包装竟然也有良好的票房,称得上是个奇迹。传统电影行业也曾有过像传统媒体行业当今这样的整体经营滑坡,但在左冲右突中慢慢摆脱了困境,《智取威虎山》产生的传播效果,更使人看到电影行业的出路,当然也引发了传媒人对“内容为王”陷入困境之后如何突围的思考。《智取威虎山》上映时我本不太在意,这些年我极少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后来听看了这部电影的亲友说,场景拍得很精彩、技术呈现很吸引人,于是我也买票去看了。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尾到80年代,台湾、香港以及内地几乎不约而同掀起一场电影艺术的革新运动——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内地第五代,侯孝贤便是当时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之一。他早期的电影很特别——讲他个人的故事开始,从个体出发,自己的生活、成长过程、喜爱的东西,等等,都是从这  相似文献   

18.
徐晓雪 《新闻世界》2014,(5):230-231
电影跟组纪录片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但在我国它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关于它的界定在学术界也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对电影跟组纪录片进行界定,并对它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电影跟组纪录片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影录音剪辑是文艺广播中的一种节目形式,把电影录音编制成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式,是我国文艺广播工作者的独创,实践证明,这种节目形式至今仍很受群众欢迎。电影是以画面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文艺广播是听觉的艺术,二者的性质差别颇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电影有着重要的符号意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对国产电影《看上去很美》中的象征符号及其象征意义、隐含意展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