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以静其波,鸟兽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悲恸。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2.
吴周 《语文新圃》2010,(2):31-34
高考作文是否允许写诗歌,历来有争议。最近有人说:“诗歌进入高考作文是一场灾难。”我以为诗歌不是洪水猛兽.即使进入高考作文也不会造成灾难。真正造成灾难的是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创造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9,(7):50-50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步入诗坛的蔡其矫创作了不少充分表达自己创作个性、艺术追求和富有抒情美特质的优秀诗歌,但由于这些诗歌的内容与那些时代的生活主流存在看某些疏离,而被视为偏离了时代的主旋律.就诗歌的本质而论,他的这些抒情诗不仅有着较高的艺术美含金量,也是对诗人自觉坚持艺术纯正性的有力表达,更是对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批判、自审等独立的理性精神的坚强捍卫.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与韵味,这有利于表述人们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但儒家诗教在注重现实感及礼义的基础上使诗歌在表达上化生存体验为伦理主题。过于强调含蓄,给诗歌带来了表达不充分、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削弱了诗歌感染人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并把这一意志贯穿到他的许多作品主题中.他"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这些人常处于一种危机、灾难之中,在经历一番磨难之后,最终赢得了生命的尊严.这些人物形象正是杰克·伦敦自身强者意识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7.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以来,媒体记者们快速反应、奋勇向前,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第一时间向关心灾区的人们介绍地震灾情、讲述救灾进展、记录灾难面前的人性与大爱。让我们记住这些来自抢险救灾一线的画面,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更多温暖的力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相似文献   

8.
<正>汶川发生地震时,我碰巧在国内出差。亲眼看见国家和民众的巨大灾难,是一种痛苦;但亲历在面临灾难和挑战时,人民所迸发的勇气、坚强与亲情,却是一种极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9.
朱迪 《母婴世界》2008,(7):20-21
看过灾难中坚强着的母亲和孩子,学会让自己和宝宝坚强起来,我们还能为灾后的母婴做些什么,给她们一个坚强的支撑,帮助他们走出这场灾难的阴影呢?不要吝惜你的爱心,也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小而不去做什么,积少成多,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对于颜色的表达也各有千秋,且在诗歌应用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文化、文学、艺术、思维等多重因素的不断发展,表达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其意义也得到了多元派生.而其在英汉诗歌中的表达与应用,更是在人们表达情绪、感受等方面丰富着诗歌的内容.由于对英汉诗歌的审美心里不同,这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以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人们的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就成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让学生接触诗歌,领悟它其中的内涵,品味其内在的美感,读懂它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让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悲中行     
戊子岁,四月初八。川静其波,鸟罢其鸣,一场无情的大灾袭来,举国哀恸,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以来,我从电视、报纸和网络上,看到许许多多勇敢的人们,他们的事迹常常让我很感动。特别是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甚至比我还要小的孩子们,面对灾难,却表现得非常坚强和勇敢,他们的事迹让我多次感动得流出眼泪。  相似文献   

14.
人们喜爱诗歌,痛恨战争,但自古以来产生了众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战争诗歌.从古代战争史诗到现代战争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人们更加热爱和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战事一直持续不断,战争诗歌也层出不穷,但其表达的战争主题却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此同时,作为叙事载体的诗歌在表达不同的战争主题时一直处于一种强烈的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曾经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的表达方式。自《诗经》始,人们表达对女子仰慕之情用诗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战争中表达同仇敌忾之情用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日常生活的劳作用诗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表达劳动人民对统治者贪婪厌恶用诗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歌可以说是无处不见。屈原借《离骚》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之情留给了后世,鲍照借《拟行路难》将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留给了后世,陶渊明借田园诗将自己热爱自由、不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然而,"恶搞梨化体"、"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汉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代汉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古人云:"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所以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诗歌中蕴涵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生命是脆弱的;有人说,灾难是无情的。在悲伤与恐慌的阴影下,依旧有如此坚强、如此温暖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8,(Z2):82-82
人间有爱,真情无限。"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用爱与坚强,凝聚成强大的力量,铸成了能抵御、战胜灾难的血肉长城。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学会对诗歌的欣赏能提升人的欣赏品位,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把对诗歌的欣赏作为重点。近年来,高考加强了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语文诗歌的鉴赏技巧。  相似文献   

20.
灾难就是民生,灾难新闻就是民生新闻。现代传媒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将生命面对灾难的无助与坚强的充分展现,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使得政府对灾难性的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由被动报道而转向公开和透明。从2010年三次较为严重的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可以看出媒体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