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翻开古代诗词,会发现作者的“愁”情居多,或思乡怀人,或壮志难酬,或送别感伤……但也有一些诗歌是表现作者“乐”情的。现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师生鉴赏古代诗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3.
柳庆云 《学语文》2006,(6):39-40
微型小说《回家》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文章。可它妙就妙在表达思乡情绪的手段上。他没有直抒胸臆,大叹对家乡之思念;他没有大谈对家乡之热爱;他也没有沉醉在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中:他更没有找个人攀谈以解思乡之苦。他采用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法,寄钱给了他的友人.让友人帮他回家乡,沿着自己回家的路线走一遍,问候一遍自己想要问候的人,甚至闻一闻存留在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吴镇词探析     
吴镇是清代中叶甘肃著名学者、诗人,他的词集《松花庵诗余》题材广泛、成就较高,有吊古怀今之作、离情送别之作、思乡感遇之作和咏物题画之作。词风豪放与婉约并蓄,构思新奇,用典工巧,语言诙谐自然,代表了清代甘肃学人在词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丁莹 《中学文科》2005,(5):59-5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咏雪与送别。其实,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后,再仔细品读就能体会出诗中最含蓄、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诗人岑参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6.
<正>春天来了,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和煦的春风,把大地都吹绿了,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呀,草木都返青,大地都回春了,漂泊在外的人怎会不越发的想念家乡!皎洁的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这游子归乡的路呢?这勾起诗人思乡之情的春天,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王淦生 《初中生》2018,(3):17-18
能勾起人们思乡之情的,除了那些婀娜多姿的植物、深情款款的动物,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大漠古道……这些无生命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古人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尤其是月亮、扁舟、长亭、日暮、小桥、流水……这些“静物”,在古代诗词曲赋中很多都是乡愁的化身,或是与乡思紧密关联.这些风景,无不带着丰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一个人只要在他的内心充满某种情感,他所见之物皆会饱含深情.  相似文献   

8.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9.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10.
徐铉是五代宋初过渡诗人中颇有声名的一位诗人,而学术界对徐铉及其诗歌的研究非常少.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徐铉及其诗歌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徐铉其人部分中初步探讨了徐铉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在诗歌分类部分中将其诗歌分为酬唱诗、送别诗、咏物诗、题壁诗、其他等五类;在诗歌艺术特征方面,指出其诗歌对仗工整、善用典故、平淡流易、清新自然等特征.在整个五代宋初的诗坛上,徐铉是连接唐末五代与宋初诗坛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11.
韩偓人格为后世论者敬仰。清代纪昀赞他“唐末完人”。韩偓一生的经历遭遇均表述在诗歌中。他的政治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诗歌在对社会现实、政局变动的直接叙写中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抒情风格;时事政局恶化,使他在诗中采用了深隐、曲折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沉郁的风格特征;用极本色的语言出色地表达情感;韩偓的诗歌还喜欢用七律写时事,后人称之“唐末诗史、七律殿军”。  相似文献   

12.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13.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4.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岑参蜀中诗歌“主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岑参晚年在蜀中生活四年,其诗歌创作延续了他一贯的“主景”特点,但却又表现出与其边塞诗不一样的风格特征。他的蜀中写景诗清幽奇险、感情深沉,显示出作者晚年的落寞处境和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黄滔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黄滔诗作繁富而且影响较大,是研究晚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对其诗韵进行穷尽式调查的基础上略作分析能证明王力先生晚唐──五代音系的可靠性,而其自身的特点也真实反映了当时实际口语的面貌。黄诗对于考察研究晚唐──五代语音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歌豪放有力,于中晚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贬谪生涯中,刘禹锡显示出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他在心有怨愤之时却能不被怨愤所束缚,创作了大量激昂慷慨、豪情满怀的作品,《浪淘沙》九首即是代表之一。这组民歌体新乐府诗通俗优美,韵律婉转,或用画面创造意境,或用哲思发人深省。诗歌中洋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会使每个受其感染的读者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历程伴随着宗宋思潮,由逐渐兴起而至大盛:清初,承续晚明回升的宗宋思潮,推尊宋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出现是否以黄庭坚为宗的争议;清中期,宗宋派以翁方纲为首,以学问论诗,极力推崇黄庭坚诗歌;清晚期,宋诗派倡导“学人之诗”,与推尊黄庭坚的桐城诗学、经世派诗学联姻,使得宗黄诗风在道咸之际愈演愈盛;清末民初,“同光体”诗人以唐宋并举来推扬宋诗及黄庭坚,达到了移唐就宋的目的,使黄庭坚诗歌及其创作所昭示的创新精神再度辉煌于这个封建末世。  相似文献   

19.
搜集整理汪士铉、郝士仪、郑旼3位明末清初徽籍人士的40首诗作,对作者、诗的出处、诗中涉及人物和历史作了考证,尤其对汪士铉的生平、友人作了较多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风情调低沉,色彩晦暗.意境朦胧,词藻华美。李商隐则是这种诗风的开宗立派和集大成者.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邀。”李商隐朦胧晦涩、深情绵邈的风格全面、深刻、典型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风貌。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和表现李诗风格的则是其感伤主题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