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氧化镧对Cu—O/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原  周仁贤 《科技通报》1997,13(3):148-151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并运用BET、XRD及TPR等技术研究了La2O3的添加对Cu-O/γ-Al2O3催化剂性能及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不仅使La2O3与CuO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且也与载体γ-Al2O3产生相互作用;La2O3的添加促进了CuO在γ-Al2O3上的分散,并使CuO均以非晶相形式存在,从而改善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还使La-Cu-O/γ-Al2O3催化剂的TPR峰温降低了75℃.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o-B和Co-Ni-B.合金的非晶性质由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鉴定.组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在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装置上研究了CO、H2在三种催化剂上的吸附及CO和H2的表面反应(TPSR).发现CO和H2在三种催化剂上分别有二种和一种吸附态,吸附强度和二种吸附态的数目在不同合金上有较大差异.CO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H4、CO2和H2O,其中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解离是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3.
朱岩  李刚 《科技通报》1994,10(5):297-300
采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铵类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CG3分离柱,0.3mmol/LHCl为淋洗剂,4min后改用3.0mmol/L盐酸间苯二胺和5.0mmo1/LHCl作淋洗剂(流速2.0ml/min)采用微膜抑制柱,再生液为50mmol/LKOH(流速2.0ml/min),用电导检测法分别检测Li ̄+、Na ̄+、NH、K ̄+和Mg ̄(2+)、Ca ̄(2+)、Sr ̄(2+)、Ba ̄(2+).对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红丽  朱波 《科技通报》1997,13(2):103-10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γ-Al2O3负载的Cr-Ag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对CO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由Cr(NO3)3、CrO3、Cr2(C2O4)3作为Cr源制备的单组分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基本相同,且均较差;但添加少量Ag(<2wt%)却能明显提高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且分步浸渍法制备的Cr-Ag/γ-Al2O3双组分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优于用其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低钙稳定状态是维持细胞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由于缺氧、缺血和自由基等因素,心肌细胞内出现Ca^2+超载,并通过各种途径使心肌收缩蛋白对Ca^2+失敏,从而导致心功能障碍;细胞内Ca^2+超载还直接导致线粒体内钙超载,引起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加重休克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庶心  胡文祥 《科技通报》1996,12(6):375-376
本文使用相转移催化剂(TBAB)合成了空间位阻大、碳链长的6个含特丁基的三羟甲基烷烃t-Bu(CH2)nC(CH2OH)3(n=0、1、2、3、4、6),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熔点,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7.
明胶水溶液中银离子的光还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线辐射AgNO3明胶(CH3)2CHOH 水溶液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并用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跟踪研究了其形成过程.发现增大明胶和银离子浓度可以加速银颗粒的生成,其粒径随明胶浓度增大而减小,银颗粒的光还原过程属于准一级反应;明胶保护下的银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提出了AgNO3明胶(CH3)2CHOH水溶液中Ag + 的光还原及明胶对银颗粒的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8.
研制并考察了Pt、Pd及其双组份蜂窝燃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运用XRD和TPD-MS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耐热性和催化氧化性能与其物相结构和表面氧性能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由于Pt、Pd的共助作用,有利于催化剂上活性氧的脱出和恢复,致使Pt、Pd双组份催化剂对CO和有机物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反应温度在110~300℃下,转化率可达98%以上。此外,该催化剂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可耐受1000℃以下的高温冲击。高温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载体γ-Al_2O_3完全转变成α-Al_2O_3的结果。初步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烘漆废气治理方面的应用,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氧化物催化剂表面过剩氧与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孟飞  朱波 《科技通报》1995,11(5):272-275
本文采用肼法测定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过剩氧的浓度,并考察了吡啶的氧化活性。催化剂的氧化活性与表面氧浓度成正比。氧化活性和表面氧浓度的顺序为:Cu-O/Al_2O_3>Mn-O/Al_2O_3>Cr-O/Al_2O_3>Fe-O/Al_2O_3≥Co-O/Al_2O_3>Ni-O/Al_2O_3>Ce-O/Al_2O_3.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表面氧浓度和氧化活性均下降。Cu-O/SiO_2催化剂中添加CeO_2后,催化剂表面氧浓度和氧化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英  董绍华 《科技通报》1997,13(5):312-315
分别采用X-XOD-Luminol的O2^-产生模型和Vc-Cu^2+-H2O2-酵母多糖的OH产生体系,以还原型谷胱甙肽(GSH)作为参照,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19在酸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证实了氨基酸普遍具有生物抗氧化活性,其抗O2^-的有效浓度范围在10^-2 ̄10^-4mol/L,比GSH高出二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4种不同取代基的1,3-双(芳基丁二烯基酮)丙烷类新型双共轭链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其在可见光诱导Ru(bipy)3Cl2催化条件下发生的[4+4]和[2+2]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了4个四环并五环及4个八环并五环双酮取代化合物.该结果为合成特殊八员环及四员环类药物分子和多共轭有机光电材料化合物,提供了很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步辐射光和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丙烯酸甲酯9.0~15.5 eV能量范围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实验测量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质谱和解离碎片离子m/e=86(C4H6O+2), 85(C4H5O+2), 59(C2H3O+2), 58(C3H6O+), 55(C3H3O+), 42(C3H+6), 31(CH3O+), 27(C2H+3), 和15(CH+3)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并利用量子化学从头算(G3),计算碎片离子的能级,推测它们的解离通道.计算的电离能和出现势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光电离解离通道以单键断裂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的方法研究了甲基丁烯醇(C5H10O)在9.0~15.5eV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测量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C5H10O的电离能和主要碎片离子的出现势.通过对实验和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母体离子可能的光电离解离机理.母体离子的解离通道可以分为2类:由C5H10O+直接发生键断裂的解离和经由过渡态的解离.确定了C4H 5+和C3H 5+离子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其反应势垒与实验解离能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5.
八钼酸哌啶鎓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钼酸钠(Na2MoO4.2H2O)、哌啶(C5H11N)为原料,在水中合成了电荷转移盐,并在硝基甲烷(CH3NO2)中重结晶得到电荷转移盐(C5H10NH2)3[HMo8O26].3H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热分析等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固态时标题化合物的八钼酸根与有机基团间存在相互作用。热重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失重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吴惠明 《科教文汇》2012,(33):156-15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体操吊环决赛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届奥运会吊环决赛竞争激烈,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吊环比赛;吊环成套动作难度增大,成套动作的难度一般主要由3~4个E(F)、5~6个D、1~2个C(B)组成;成套动作中D、E、F组高难动作的选用主要集中在水平十字类、倒十字类、水平支撑类、十字支撑类、悬垂摆动前屈2周及后直2周360度旋下等动作上.其中,水平十字类、十字支撑类动作选用最多;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与规格、落地稳定性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18.
首次报道了兰科的手参属Gymnadenia国产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并与邻近的兜被兰属 Neottianthem 花粉进行了对比研究。前者花粉小块形状大多不规则,少数为三棱锥体形;而后者花粉小块大多形状为三棱锥体形,少数形状不规则。手参属花粉外壁表面具很细微的小穿孔、皱波状,小穴和小穿孔与沟渠状纹饰共存,或沟渠状等;而兜被兰属外壁表面纹饰明显,具有5种类型: (1)小穿孔,(2)表面近光滑,(3)沟渠状,(4)拟网状,(5)典型的网状纹饰。手参属花粉表面具粘丝,而兜被兰属花粉表面没有发现粘丝。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手参属和兜被兰属两属花粉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Thediscoveryoffacilelaboratory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1,2ofC60hastriggeredintensiveinterestinexploringitsbas...  相似文献   

20.
氯代甲烷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和BLYP方法,对甲烷及其氯取代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6-31G(d)和6-311G(2d,p)基组和C-H键与C-Cl键的伸缩振动频率(B3LYP/6-31G(d)基组)进行了计算和集居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化合物中,C-Cl键在CHCl3分子中最弱。所有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