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以课堂上师生言语交往行为为载体,通过观察法搜集资料,探讨了现代应然的理性师生关系状况及实然性表现,发现师生关系正在由传统的“传话式”向“对话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堂实际效益 进人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晓莉 《小学生》2013,(4):54-54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静态的预设,也需要教师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性内容有良好把握。能够利用好这些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依次阐述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性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学行为研究是对师生教学活动实践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法、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和人种志方法。通过教学行为研究,可以找出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规律,从而发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行为对教学的作用规律。实践表明,教学行为研究是将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实然教学行为转变为应然教学行为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堂实际效益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被当做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会“与课俱来”,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当它到来的时候却往往稍纵即逝——那么,为了课堂的精彩,面对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的有道制定能指导教学和评估学生学习,明确预期的教学应然状态。课堂教学表现出的实然状态能让教师审视目标指导下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再设计能使教学的实然结果更加趋于应然的预期。文章以“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为例谈教学目标的应然与突然。  相似文献   

9.
实然与应然本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样涉及这样的问题。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试图从文章主题的凸显、作者情感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三个方面阐述实然问题的应然化处理,并由此引申到作文教学,在作文材料的处理问题上更应当做到实然与应然的统一,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新时代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画上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商春 《考试周刊》2010,(46):43-43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熟语后.课堂中那些极富“生成”价值的因素,就被当作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对于一个对教学孜孜以求的老师来说,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动化”教学课堂,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的瞬间,让课堂绽放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有效教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则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实现“有效的教”,教师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平等对话者、从学科的视野转变为课程的视野、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领者,进行实现教学从灌输中心向对话中心、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生活、从“技术实施”到“即兴演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从课堂模式来看,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知识为本或者知识至上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认识和分析两种课堂的特点,完成从“知识课堂”的转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课堂模式以及特点。培养人是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和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两种课堂模式。知识课堂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以“知识”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思考教学问题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教师对教学“实然”的认识及其思维方式,也包括教师对教学“应然”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结果。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客观性、先在性、稳定性、前瞻性、历史性、关联性等特点。具有先导、中介、统整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们只满足于课堂预设任务的完成,却忽视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视,更没有主动地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应发生质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效率,更应关注教学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一、让学生在多元思考中生成自己的正确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遵从教师当初的教学预设,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学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预设”走向“生成”,关键是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重建课堂教学效率观。  相似文献   

16.
封闭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灵动和活力而变得机械沉闷,而生成性教学则因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灵感智慧的碰撞,课堂易呈现丰富、多样.教师通过恰当的策略,将情境、探究、生活中的“生成”融注语文课堂教学,可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生成性,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彰显生命与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呢?一、平等对话促有效生成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扭转教风和学风,改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一、分层要求,尊重学生差异 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的《梅花魂》一文的教学,我就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其选择不同的研究问题:(1)了解性研究——“外祖父”酷爱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如何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本文介绍了“预设外的生成”在课堂中不期而至时,教师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意外的三个片段。  相似文献   

20.
高职思政课堂文化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来说很重要.经过研究发现,高职思政课堂文化的应然属性有以下方面:政治性与学术性、通识性与职业性、主体性和针对性、预设性和生成性、审美性和技术性.用这些应然属性观照高职思政课的实然状态,可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良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