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师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立意新颖,不能旧调重弹。有些道理已成定论,但也有偏颇的地方。如果敢于怀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独辟蹊径,那么就会有新发现,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而要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方法外,还应注意运用反弹琵琶的写作手法。   什么是“反弹琵琶”呢 ?即思考问题时突破常规,沿着同传统观念或自己的习惯看法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运用“反弹琵琶”的手法作文,一般是对似是而非的陈旧观念进行批判,或对公认的权威思想中的瑕点加以评述、修正。例如:写一…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一听到要求写作文时就会头疼、发愁,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感觉写什么都是两句话,达不到要求,在写作的时候总想着怎么凑字,而没有一些具体内容,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想要表达的思想,大多都是一些流水账。其实,只要掌握几点,就会发现文章非常好写,并且写出的文章还可以有新意、拿高分。  相似文献   

3.
一、要写出感悟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但作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却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而要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美好的人性,写出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色”。例如,写自己的成长,成长过程固然要写,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不限于事实罗列,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绝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等等。要使文章写出生活的感悟,平时一定要注意:1.要不断加强生活积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有了生活积累,即使以前写过的内容,也会由于…  相似文献   

4.
我爱家乡     
[作者审题构思]写家乡的文章很多,好文章也不胜枚举。要真正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引起读者的共鸣,首先应以情动人。走进家乡,感受家乡,先确定自己的立足点,再从选材上下功夫,抒发自己对家乡浓烈而真挚的热爱之情。选材严谨,详略得当,还要对文章有所开掘,深化主题,如本文最后一段中对家乡的未来进行展望,是点睛之笔,影射出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文章内容更显充实。中学生模仿名篇佳作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出新”,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来,还应该注重遣词造句,运用恰当的修饰手法,增加文章的美感,使之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5.
文章贵在写出新意,最忌人云亦云。一篇作文的优劣,常常在是否有新意这一点上显示出来。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使文章具有新意呢? 一、标题新。新颖、醒目的标题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每年三月写向雷锋学习的作文,不少同学作文的题目几乎差不多:“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雷锋,树新风”等,太一般化,没  相似文献   

6.
考查学生写作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写作重点的议论文,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写作或者是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用例古板,毫无新意就是问题之一。无论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只会一味地援引论据手册中的既定事例,完全照搬,而置“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等写作要求于不顾,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毫无生气,毫无别致之处,甚至时常有“江郎才尽”之感,这很难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论据进行巧妙地改造,化腐朽为神奇,然后运用到写作之中,使之成为证明论点的鲜活有力、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7.
作文过程中,如果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富有新意。要使学生写出富有创造精神的佳作,打破常规,达到“推陈出新有别致”的境界,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破”法。  相似文献   

8.
一、抓一个“新”字 所谓新,就是在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分析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写出具有新意的政治小论文。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因此,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探索。对此,我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深入调查、认真分析这些新现象,写出具有新意的政治小论文。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又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新现象。例如,在市郊农村,随着改革的深化,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新型的生产合作社。我利用下乡参加农忙  相似文献   

9.
一、题目与要求:父母之爱,使我们家庭幸福,生活快乐,父母之爱,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但不要总期望父母给我们什么,更应该想想能为父母做什么。请以“至爱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展开想像;2.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就符合题意;3.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二、话题简析从话题来看,要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自己对父母的理解。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表现父母已是老话题,要紧扣时代写出新意,写最让自己感动的事,事不求大惟求真,以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写出自己真切的感…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贵在立意新颖,不步人后尘,不拾人牙慧。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怎样才能使文章不落俗套、新奇别致呢?我们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认真考虑:其一,紧扣时代脉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捕捉新意。置身于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之中,同学们都可能接触到许多从未经历过的新人新事,这些新人新事,理应为大家的文章注入鲜活的空气。细细地品味生活,肯定会有新的发现;留心生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事件和场景,联系社会大背景,勤思考,多动笔,就会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点,就会抓住时代的脉搏,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如写《难忘的一天》一文,有的同学写一日旅游如何快乐;有…  相似文献   

11.
[小引]苏东坡说:“文章最忌随人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的考场上常有“求异型”作文题出现,要求考生打破传统的习惯思维去“求异”。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写出不随人后的富有新意的文章,使人时时“听唱新翻杨柳枝”。下面且举一题为例,供同学们写好这类作文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时代的进步充实和发展着新闻语言,新闻语言反映和影响着时代的进步。新闻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文就新闻语言的时代性作初步探讨。 一、新闻语言时代性的表现 新闻语言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新事物不断出现,各种事物之间的新联系不断被发现,因而必然会不断地产生一些新概念。这些新事物、新概念要用新的词语来表达,于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便有新的词语不断地产生。例如“电脑”、“特  相似文献   

13.
写任何文章都有一个切入口的问题,就是从什么角度切入,说的是怎样一个话题。写教研论文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切入口太小,从宏观上俯视,往往写不出新意,也写不出深度,容易空泛;切入口太小 ,着眼于细枝末节,无法展开,回旋余地有限,可写的内容不多,写出来的文章小而轻。选择大小适宜的切入口,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7,(4)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素材,常常都是很普通的。考场作文时,如果把这些素材原原本本地写出来,那你的文章定是平淡乏味。“有米还需巧妇做”,如果能适当加工这些素材,写出新意,那你的文章定会光彩夺目!一、添矛盾,使情节曲折。现代作家莫怀戚先生,曾在初春,一家  相似文献   

15.
舞动的精灵     
作者能写出这种淋漓尽致的美景,得益于三点:一是材料新,自然之物美丽多姿,作者偏爱雨景,从这个角度上说内容有新意;二是语言美,文章善用修辞,或用比喻描写,或用排比带出,将雨水的魅力状写得细致入微;三是情感浓,文章表面写雨,却处处点到人,从“滴水穿石”的故事,想到“淡淡的饭香”,再到“化为雨水”的梦想,无不融入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6.
考查学生写作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写作重点的议论文,学生无论是在平时写作或者是考场作文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用例古板,毫无新意就是问题之一。无论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只会一味地援引论据手册中的既定事例,完全照搬,而置“观点要新颖.材料要新鲜”等写作要求于不顾,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毫无生气,毫无别致之处,甚至时常有“江郎才尽”之感.这很难让学生写出高水准的文章,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论据进行巧妙地改造,化腐朽为神奇,然后运用到写作之中,使之成为证明论点的鲜活有力、新颖别致的论据呢?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对论据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生习作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敢于大胆创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将自己所发现和认识的新事物,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写出新颖、独创、变通,富有新意的文章。在平时作文指导中,我力求从观察、想象、表达、求异等方面入手,充分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一、比材料,追求选材的新鲜与独特选材新鲜、独特,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但学生们“两点一线”的生活空间常常使他们感到没有什么新鲜事可写。运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比较几篇主题相同的习作在选材上的优劣,会使他们深受启发:不是没有新鲜事,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留心生活,用心去寻觅真善美,就能找到真实、新鲜的材料,写出富有自己生活特色的作文来。二、比主题,追求立意的新颖和感受的深刻作文能否写出新意,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位教师曾让学生比较两篇题材相同的文章,一篇题…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以“走到一个屋子门口”到“象孩子似的得意地笑了”为主要部分。它集中地叙述潘虎从自发起义到正式投身革命的过程。阅读时,要着重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潘虎游击队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对写潘虎有什么作用? 二、文章以什么方式来写出潘虎以往的经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文章怎样写潘虎及他所带的队伍对党的向慕和拥戴?怎样逐步展现潘虎的思想变化过程?从潘虎及他领导的队伍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今后,有关案例类文章的写法将增加一种新的形式,即“一人出案例,大家来评析”。张远斌同志的文章就属于这种形式。我们认为,如果大家能不断提出一些典型案例,并能各抒己见,评析这些案例(如这是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等),那么广大读者一定会受益匪浅。所以,欢迎大家就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出案例,写评语,或写出案例与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