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诺贝尔奖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6个年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诺贝尔奖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中最受人类关注和重视的奖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最高荣誉。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国家、民族或地区,获奖者肯定是全人类的精英,毫无疑问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诺贝尔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最根本的原因是诺贝尔委员会坚持把公允、理想和平等放在首位,将荣誉颁发给"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106年历史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每一位获奖者的研究项目,都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金是根据著名的瑞典科学家兼企业家阿·诺贝尔的遗嘱而建立的,其中三项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高科学成就的象征。此外还设有文学奖和和平奖,1969年以后瑞典政府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在世界各国和各种国际组织颁发的数千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12,(22):1
正事件诺贝尔奖已不只一次与中国人结缘,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籍的科研工作者却至今毫无斩获。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经济大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在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个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交流合作,符合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非常有必要。哲学是科学的一部分,是认识科学的精髓。“科学”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不光是一个自然世界,也包括人文世界;另一个含义,就是要有科学精神。“五四”运动的时候,谈两个问题,一个科学,一个民主。一个国家科学和民主方面的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平。现在,许多所谓自由世界的国家,民主好像变质了。民主是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使我们在国家的大事上面少犯错误,走正确的道路。 当今我们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  相似文献   

5.
编者絮语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迄今,已经走过100个年头。百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研究项目,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期刊发特稿《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回顾与展望》,以飨读者。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计划建议,这是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体现。本期的“专家论坛”栏目,我们刊载了赵营波同志的文章《用新的方式编制、审议“十五”规划》,文章以大协调学的研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董美珍博士在2002年第2期<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百年诺贝尔的遗憾--她们为什么没有获奖?>一文,认为性别原因导致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奖对女科学家的疏漏.笔者却认为,她们之所以没有获奖并非完全是由于性别原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总体上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可以超越性别的限制;科学奖励和承认基本遵循普遍性原则,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我们要避免带有先入之见的研究和分析,审慎地对待科学活动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相似文献   

7.
今年正值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本文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及特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作用与意义,从多视角系统深入地总结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辉煌及给人们的借鉴与启迪,仅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奖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自然科学的,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及医学奖,另一大类是人文科学的,包括文学奖、和平奖和60年代以后才增设的经济学奖。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并有定论的是前一大类——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一般说来,科学家们都把获得一年一度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视为殊荣,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也都把本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看作为本国科学水平的标志。人们往往把获取这一荣誉形象地比作“走向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9.
刘俊婉 《科学学研究》2009,27(9):1289-1297
 通过对1901年至2005年诺贝尔自然科学获奖成果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诺贝尔获奖者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年龄分布、获奖时间分布、研究周期、获奖周期、师生合作以及机构优势积累等特征,揭示出诺贝尔获奖者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和“发现之发现”等现象,从中可以揭示出科学创造的某些规律性特征,从而可以为科技管理者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科学奖中的“人才链”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诺贝尔科学奖是当今自然科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 ,2 0世纪至今为止的 4 56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 2 0世纪科学的“超级精英”。从科学学的观点来审视 ,我们会发现他 (她 )们中间存在着一个个的“人才链” ,正是通过这种“人才链” ,使使知识得以积累 ,学派得以形成 ,创新得以延续。文章分析指出 ,科学形成“人才链”的主要因素有 :科学大师是“人才链”的核心 ;不断创新是“人才链”的关键 ;宽松环境是“人才链”的土壤 ;“马太效应”是“人才链”的媒介。并认为 ,在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中 ,我们应该加强规划 ,找准方向 ,重点倾斜 ,培养帅才 ,自由探索 ,敢于创新 ,以形成自己的中国学派和“人才链” ,进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科学界影响巨大。作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着重对获奖者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第二创造区”,提出了有关年轻科学家培养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物质化集成,是科学发现的基础条件,是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先进的分析、测量、传感仪器,没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加工设备等,就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就难有现代技术的进步,更难以产生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以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与分析仪器发明发展直接相关的实验项目有27项,在全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物理学科占68.4%,化学  相似文献   

13.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X光的发现者伦琴。诺贝尔科学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0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名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1901年至1999年,获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的项目中,最主要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占58.7%;重大的理论突破占22.8%;重大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家们的成功科研经历为出发点,探讨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给予科研工作者科研创新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新知识的艰巨而复杂的劳动,科学发现(包括发明)则是这种劳动的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现的竞赛中,除了由于各自独立同时获得相同成果并列第一之外,只有第一而无第二。 19世纪末以来,人类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这些基础学科的重大科学发现,大都成为获诺贝尔奖的项目,而获奖科学家及其科学发现已成为公认的世界一流成就的象征。 本文试图从1901年到198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及其发现成果的分析中,探索现代科学发现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理念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仁 《科学学研究》2006,24(5):677-683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含的成果中,有达到其获奖标准而因为处于“第41席”未能获奖的,也有按其标准不能获奖而其实属于最优秀的科学成就的。因此,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范围和理念有其局限性。分析了保守性、重事实轻理论、英雄主义、权威决定论等理念在诺贝尔奖评选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物含妙理总堪寻。科学的征途总是充满了奥妙,回首近百年的科学史,有四成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果来自多学科融合创新,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开启当今科学殿堂的金钥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评价:"交叉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前途、非常广阔而又重要的科学领域!"而在上海,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正站在学科融合的交汇点,在脑和类脑研究领域闯出一条新路。他是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对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历来褒贬不一,但对三项自然科学奖却刮目相看,其源盖出于它的"刚性"。翻开灿若星汉的获奖者名单,心中会油然升起对人类文明的追念和对科学先驱的敬畏。诺贝尔奖的功勋不仅在全世界推动了科学进步,提高了科学地位,也大规模普及了科学知识。每年10月,新科"诺贝尔状元"如同奥运会的冠军一样名扬天下,成为媒体的焦点和公众的偶像。诺贝尔奖章数量的多寡,常常被大学、机构乃至国家当作展现科学实力的招牌。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和最具权威的最高荣誉奖,但是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至今还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教育与科学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研究外国著名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实验教育和家庭教育对诺贝尔科学奖人才产生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强我国人才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三大自然科学奖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仍在持续发酵。三大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价值何在?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10月5日至7日,2015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对抗寄生虫疾病的斗争找到了新方法。中微子领域研究第四次获得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