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青少年体育训练是我国一直以来都重点培养的方面,本文主要从青少年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两个方面,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现状,分析探讨在实施体教结合的具体过程中,所需要重视并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为今后培养体育人才提供参考意义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湛江市10所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的教练员有多年执教经验相对比较年轻,学习和创新能力强,教练员的科研能力薄弱,教练员的训练补助较低;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男运动员略多于女运动员,运动员的生源大多来自县城特别是遂溪县,年龄大多集中在15岁至17岁间其中16岁最多,高中生相对较多,运动员训练年限在1年到3年内的运动员最多;运动员的每周训练次数大部分在6次,每次训练时间多在2~3小时;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家长对子女在学校进行"教体结合"的文化和体育训练绝大多数是支持的,其父母的学历较低,父亲的总体学历要高于母亲,其父母大多从事经商(个体户)同时母亲无业比例较高。同时提出对策:提高湛江市中小学"教体结合"的教练员待遇和科研水平;湛江市中小学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注重训练和学习的关系;湛江市中小学校"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提高运动员待遇和良好的训练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剑  梁若雯 《内江科技》2014,35(10):84-85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整合教育、体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举措。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本研究在对"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的内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教体结合"的因素,以期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体结合"模式的推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朱冀 《内江科技》2014,(4):149-150
<正>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上实行的是体育系统自己办教育的体制。由于体育系统自身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使得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质量不高,极大地限制了运动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社会对运动员的文化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尖锐地表现出来。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教练员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体制进行探讨,以期为高顺平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巨朋 《内江科技》2023,(12):121-123
<正>高校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深化体教融合,探索体教融合的创新路径对推进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路径探索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梳理贵州省高校开展体教融合发展现状,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过程中面临高校不重视、高水平运动员生源少、缺乏专业背景教练、竞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针对面临困境提出贵州省高校深化体教融合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教体融合"一段时间内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热门话题,开展实践、探索的各级各类学校也比比皆是。大多数学校多是以竞技成绩为目的,意在通过学校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SWOT方法详尽探讨了广东省足球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现状、对策与模式。研究显示:广东省足球具有良好的足球基础和教育资源,虽然现有体系体教分离和对体教结合认知不足及中国体育体制变革和国内足球整体大环境差的挑战,但也面临着广东省大力发展足球和广东省经济实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日本足球崛起的现成成功经验借鉴的发展际遇。通过SWOT矩阵分析,指出构建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体教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完善青少年竞赛制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广东省足球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张尚武事件,并对举国体制的利弊进行辩析。认为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其违背了竞技体育功利性价值的存在和竞技运动价值本质,根源不在于举国体制。消解此类事件的方式主要体现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改革、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和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等。  相似文献   

9.
传统青少年的训练管理体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下,表现为:基层学校、各级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体工队)、国家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现行体制下没有严格的教练员准入制度,忽视了对教练员的严格管理,滋生了众多腐败现象,导致教练员队伍鱼目混珠,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练员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索要金钱和礼品,极大损害了教练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对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完善培养体系,走体教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方法阐明江西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要振兴江西的足球运动,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大力发展足球学校,深化"体教结合"模式,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建立良好的足球环境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和文化课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全面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在学校课余训练中,教育与体育相结合愈加显现出其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两者结合将会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不可估量的作用,教体结合是课余训练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许喜红 《内江科技》2009,30(12):5-5,110
随着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遇到了很大困难,针对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如加快体教结合进程、拓宽体育保险、坚持政策扶植、寻求企业合作、参与社会体育、成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基金会、运动员自谋创业等,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已成为运动员培养的当务之急。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谭罗义 《内江科技》2011,32(6):150-150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市体育发展状况,阐述了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体教结合"模式的现实内涵;最后详细的提出了对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倩 《内江科技》2008,29(3):167-168
文章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分析了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态度。依据现代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针对运动训练中青少年运动员产生的心理挫折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瑞 《内江科技》2014,(5):30-31
<正>本文对我国体教结合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清华大学的陈伟强教授认为,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都具有各自的优势:高校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科研、教育和广泛的国际联系上,也可以对体育提供一定的投入。而体育系统可以组队参加国内绝大多数高水平比赛和国际比赛,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练员,积累了很多经验并且形成了优良传统;陈伟强提出,体育系统应该重视以普通学校为  相似文献   

17.
刘瑛 《科教文汇》2009,(6):264-264
研究表明:经20余年的发展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清华大学在运动员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其经验和思路值得其他高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经20余年的发展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清华大学在运动员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其经验和思路值得其他高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质教育重在增强体质与培养终生体育能力,是对学生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教育的过程。而终生体育则是使一个人终生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生受益。终生体育也是一个整体而长远的问题。对每个人来说,在学校里进行的体质教育是终生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终生体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青少年今后终生体育能力的基础,并贯穿于人生始终。  相似文献   

20.
罗诚 《科教文汇》2014,(21):87-87
从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来分析,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的教育者也已经逐渐开始强调将教育理论跟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适合当今社会跟时代的发展。采取正确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来促进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识态度,从而可以帮助当代高校大学生从多方面去培养自我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意识,从而进一步去推动当前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将理论跟实践结合发展的体育教学研究模式。在此,就具体针对这一问题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