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2.
“刘春艳,老师反复强调了‘春晓’的‘晓’字头上没有一点,你怎么又写一点了?”“老师,我没写。”“你没有写,难道这一点是自己跳上去的?”我有点发火了。“我,我……我真的没写。”她委屈地哭了。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都有同学犯类似的错误,如把“台历”写成“台厉”,把“眼睛”写成“眼晴”等等。我责怪他们上课没认真听,没认真看。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也说写的时候真的没有写错,写完后还给组长检查过呢。这就奇怪了,难道真的是我错怪了他们。我决定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经过几天的明查暗访,我终于查清了,这添一笔减一…  相似文献   

3.
毛会珍 《辅导员》2011,(23):17-17
一、“虎口拔牙”不可取 记得教学生字“虎”字时.全班很多同学都把第三笔“横钩”写成了“横”.我在班上反复强调了很多次.也要求学生纠正了很多次,可一点效果也没有.照错无误.这可把我急坏了。怎样才能让大家牢牢地记住这个“虎”字,并终身不忘呢?  相似文献   

4.
【案例】 近日,我给学生听写了一些成语,其中有“金碧辉煌”这个词。批改之后,发现全班40个学生中有四五个学生把“金碧辉煌”写成了“金壁辉煌”。我也没当回事,就让他们订正两遍给我看。结果有一个学生,订正后还是写成了“金壁辉煌”。  相似文献   

5.
丁家富 《班主任》2009,(2):15-16
有的班主任工作没少做,可效果并不明显。我分析了一下,发现不少老师是把一个数学符号写错了,具体地说就是把七个不等式写成等式了。下面我说说班主任工作中的七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方便起见,习惯于把一些字随便简化,例如:把“数量”写成“(由攵)(?)”,把“解”字写成“觧”字,把“答”字写成“荅”字等等。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在做数学应用题时,不少学生最后写答案把答字也写成“荅”字,一本课堂作业本上连续出现几十个“荅”字,造成了不良后果。我认识到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作文中方言使用非常普遍。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童年生活的作文,全班五十多个学生,竟有十几个使用了方言。如把“(玻璃渣)划破了脚”写成“瓦了脚”,把“天黑了”写成“煞黑打”,把“鸡跟在身后啄我”写成“鸡跟在身后堪我”,把“给我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坏毛病———粗心,就因为这个毛病,我常常闹笑话。考语文的时候,我把“玲珑”的“珑”字右半部“龙”写成了“尤其”的“尤”,“拔草”的“拔”忘写了右边的那一点,结果应该到手的第一名飞了。作文课上,我想写“外面下雨,妈妈带我上街买凉鞋”,我一粗心却把“外面下雨”写成“外面下面”,把“上街”写成“上树”,结果变成了“外面下面,妈妈带我上树买凉鞋。”下课了,同学们都围着我边笑边喊:“外面下面了!”在生活上,我也很粗心。有一次,我听说爸爸妈妈要去县里买东西,我也想去。可第二天我起来晚了,我不忍心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匆匆…  相似文献   

9.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题目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许多报刊的编辑乃至作家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此类字的来历,以致书写用字时经常出错。如果把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的前秦皇帝苻坚误写为“符坚”,把西汉初名人萧何写成“箫何”,把萧条写成“箫条”,负笈写成“负芨”,轻薄写成“轻簿”,鞭笞写成“鞭苔”,账(不可为“帐”)簿写成“账薄”,牙签儿写成“牙莶儿”,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滥竽充数写成“滥芋充数”,蚕儿上蔟写成“蚕儿上簇”等,说成是笔误或粗心大意的话,那么下面几组字的弄混就另当别论了。“篮子”、“竹篮”、“花篮”、“菜篮”、“摇篮…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女孩子,自然喜欢跟妈妈交往了,可见了爸爸就像老鼠见了猫———溜边走。不过爸爸和一起学拼音的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在上一年级时,我经常把“d”写成“b”,把“p”写成“q”……每天,妈妈一回家就教我练习读写拼音。一天晚上,妈妈正教我辨别“b”与“d”的读音与写法时,爸爸也来凑热闹。妈妈说:“你教吧,看看你会不会拼音!”爸爸说:“我不会,还是你教冬冬吧!”妈妈说:“都什么年代啦,还不会拼音,不会应该学呀!”“我学,我学,我现在就学!”爸爸苦着脸说。这时,妈妈又让我把声母写一遍。我把“zh”右边的“…  相似文献   

12.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发现有的人写文章常把“涉及”“波及”“提及”“谈及”写成“涉及到”“波及到”“提及到”“谈及到”。此外,把“必须”写成“必须要”的也屡见不鲜。还有的把“是否”写成了“是否是”。我以为,这些词后分别所用的“到”字、“要”字和“是”字,实属画蛇添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六年级时的第一个学期一开始,我就遇上了倒霉事,因为老师把我和魏文章这个调皮鬼调到了一个座位上。魏文章长着一双快活的小眼睛,小鼻头翘翘的。他刚坐下来,就用尺子在我和他的凳子之间搭了座小桥,用橡皮头在上面跳来跳去地玩。我真想把凳子一拉,让他的小桥“哗啦”一声掉下“河”,可我是班里的“弱者”,所以我只能生气却不敢得罪他。魏文章的脑子挺灵的,可就是不用功。一次老师听写,他那小眼睛就不断往我本子上看,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把“堵”字故意写成了“者”,还满不在乎地把手放在桌下让他抄,等快要交本子时我才把“土”…  相似文献   

15.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16.
规范汉字简化应从小学抓起詹继东写错别字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以笔者的姓氏──“詹”字为例,一些传播媒体,把“詹”好写成“占”姓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队伍中的常有人滥用简化字或使用错别字,如有的把“蛋”字写成“旦”字,把“油”字写成“尤”字,把机器的...  相似文献   

17.
丛红菊 《山东教育》2008,(12):18-18
开学了,孩子们的心还没有从惬意的假期生活中收回来,练习本上一向整齐的字多少有些凌乱。这不,学生小凡把练习本递给我,上面的字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横七竖八地躺在纸上。“这样可不行,回去认真点重新写。”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怎么不行,我就只能写成这样……”他嘀咕着,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昨天的我:你好!再见了,昨天的我,我要离开你了,因为你有很多坏习惯。粗心是你最大的坏习惯。这个毛病一直纠缠着你,有一次数学单元测验,列竖式计算中的一道题目:8.758.05,这是非常简单的一道题,可你就是粗心,马虎地写成了8.758.05=0.60,就一个7写成了6,扣掉我4分,多么可惜呀!还有一次,听写词语,本来你是信心百倍的,可你粗心地把“姿势”的“姿”分了家,把“姿”写成了“次”,让“姿”找不到回家的路。唉!就因为一个“姿”没有得到满分,粗心,我恨你没商量。胆小一直是你的缺点。有一次上语文课,大家都在做作业,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忽然一只红…  相似文献   

19.
萧萍 《家庭教育》2014,(12):14-15
沐阳讲述 我的表弟叫小迢子,他是一个美国人。说实话,有时候我真想把小迢子的“他”写成“它”。我发誓我完全没有别的意思,因为我外婆说,“它”从来就没有像正常人那样走过路,而是像小狮子那样上下蹦跳。他住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从他住的地方到那个原始森林边上,他几乎都能叫得出那些地上地下的朋友,杰克,玛丽,巴顿,这些不是什么小学同学,而是大头黑蚂蚁、瓢虫或者松鼠什么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常写字,往往把“荒”写成“荒”,把“忙”写成“忙”;把“易”写成“易”;把“吟”写成“呤”;把“熙”写成“熙”;把“辣”写成“辣”等。这样把字写错了,自己还不觉得。为了掌握以上的字的正确写法,下面介绍它们的特点,以便辨别,不至于写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