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采用"登记生效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忽略了占有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地位,既不符合现实不动产交易的需求,也与其他法律法规存在矛盾与冲突,给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不动产物权变动规则带来困扰。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其属性完全不同;交付占有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方式符合安全、效率、公平的价值;从相关立法规范考察,我国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外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立法都赋予了交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物权法应明确交付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法律效果,交付要件主义加登记对抗主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是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易形式的日益丰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所有权人负担风险原则还是传统的交付转移风险原则都存在漏洞。在学理上和实践中对于风险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这对风险负担规则的把握十分不利。文章将在明确风险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讨两种立法模式的利弊,并坚持应当在采取交付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对风险负担规则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交付(占有)和登记是物权变动的基本公示方法,登记适用于不动产,交付(占有)适用于动产。但是针对特殊动产,法律采纳了交付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及其效力问题变得复杂。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我国学者观点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所确立的"交付优先于登记"规则可以看出,登记也可作为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且善意登记的效力应优于交付。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际货物贸易领域内的风险负担,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焦点,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积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风险自交付时转移,即“交付主义”规则.各国国内法和国际条约对此都有着不同的规定,也间接地造成了同一个案件适用不同法规而处断结果矛盾的尴尬局面,给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讨论各种理论观点的合理性,来最终确定卖方在根本违约情况下会对货物风险转移产生影响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常把“形声兼会意”与“会意兼形声”、“亦声”、“声符有义”等概念不加区别的运用。本文区别了“形声兼会意”的不同所指,指出会意字和形声字是边界相对清晰的原型范畴,这两种汉字结构类型在边界上的模糊性,使得“形声兼会意”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使用中被不合理地放大了。基于对“形声兼会意”的分析,认为狭义的“形声兼会意”字基本可归入形声字,这种归属问题的研究与判断,对于正确把握汉字字符在构字中的性质和作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英国哲学家休谟对归纳推理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在休谟看来.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归纳推理,一旦超出特殊经验这一范围而向普遍性延伸,便变得不可靠。“休谟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众多科学哲学家开始重新思索科学的认识过程是否具有统一范式的问题,康德问题和否证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然而,无论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假说一演绎法”,抑或是归纳概率理论.都不能作为科学认识过程通用的方法论规则。事实上,科学的认识过程是没有统一的范式的,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一采用交付主义原则很难适应错综复杂的经济生活。我国《合同法》应区分交付与所有权转移不同步的原因,只有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可采用交付主义原则,而在其他情况下应采用物主负担风险原则。尤其必须明确的是,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除了开发商采用保留所有权的担保形式,其他交易方式包括一次性付款、按揭等等都应采用物主负担风险原则。  相似文献   

9.
标的物风险转移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各国立法规制风险移转制度不尽相同,分别有三个标准:合同成立主义、所有权主义和交付主义。而我国《合同法》采纳的是交付主义符合国际立法的趋势。然而在实践中又暴露出许多问题,一些特殊的买卖合同的风险移转无法完全受制于交付主义.相关条文无法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法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发达国家立法的成功经验,对合同中的风险转移和分配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标的物风险负担转移的问题上采取交付主义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易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不同类型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也逐步趋向复杂化。由于风险负担关系到当事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深化对合同中风险负担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判定风险负担归属以及当事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合同法》中风险负担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况下的风险负担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范畴和贯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3.
引入信托理念,创设农村土地信托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农村土地信托具有有利于财产管理与财产转移,便于融资和投资开发,长期规划、弹性大等功能,能够弥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所具有的"分"和"散"等缺陷,能够加速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我国已具备了创设农村土地信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合同无效制度历来为各国民商立法所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指出我国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确定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深入论述。指出:旧法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制度极不合理,最突出的问题是,合同的有效条件过于严荷,而无效合同的范围过于宽泛,这直接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法》对旧有的合同无效制度进行了改革和重构,使合同无效制度趋于完善。笔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尽量放宽合同的有效条件,尽量缩小无效合同的范围,已成为历史潮流,我国合同无效制度也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药品平行进口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我国的经济情况和所执行的经济政策出发,提出在知识产权领域应采用权利用尽原则,允许药品平行进口,并通过相应的合同法予以调整,海关法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合同自由是现代合同法的精髓和最基本原则,我国的统一合同法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我国“新合同法”的出台及其对合同自由的确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原典"、"原理"和"原创"三者之间的关系.原典,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寓所和原始出处;原理,是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概括,是在理解和领悟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解释性成果;而原创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源泉.从诠释学的视角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三原"问题,有助于正确处理"特殊和普遍""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芸  尹锦霞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89-90,94
"重实践轻理论"曾是我国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近年来已引起翻译界的反思。试从翻译理论的结构、作用及其开放性三个方面谈谈对翻译理论的认识,以说明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无过错责任到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过程。分析无过错责任的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适用的法理依据,我们可以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归责原则的正当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否“染有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富空想色彩的社会思潮。自胡绳先生提出:“毛泽东染有民粹主义色彩”这一论点以来,既得到了理论界部分人的支持,又爱到了理论界部分人的尖锐批驳。只有通过对民粹主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及对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的正确认识,才能对毛泽东是否染有民粹主义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