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流利畅达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打铁先须自身硬,对语文教师来说,有意识地磨励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逐步掌握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做一个“会说话”的教师,以求对学生有良好的示范性。如果语文教师以娴熟自如、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课,那么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增。语文教师锤炼语言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从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走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相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51):46-4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让生活真正走近语文课堂,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里静静成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体的,这一思想比较符合当前的语文教学要求,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从"教学做合一"的原因入手,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语言,就表现方式说,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理念,探究学习任务在单篇文本教学中推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策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用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达成教学做合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语言,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增长学生语言知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许多语文课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结构和章法,它们都是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范本。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抓住文本感情线索展开比较朗读,充分挖掘文本魅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媛 《学周刊C版》2014,(1):96-9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挖掘文本中的切入点和激发点,让学生领悟文章的语言表达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实践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尝试语言运用,最后让学生能自己结合生活实践,自主运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师就一直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多听、多读、多写,那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训练肯定是有一定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教学,是思维不断训练的过程,也是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序地进行语言与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树立学习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理念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相吻合。落实"教学做合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把复杂的知识直观化、项目化,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从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感染力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兴致盎然的开启语文学习新模式,让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相结合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教师通过利用信息传媒、课外延伸、识记、诵读、仿写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4.
欧艺慧 《教师》2015,(8):20
教师的语言是成功组织教育活动的灵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在自己的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当重要. 一、言传身教,激发幼教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莫娆 《广西教育》2014,(41):99-99
正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笔者从阅读教学、口头表达训练、写作教学3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情感表达等,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当下的语文教学正从一味追求理解与感悟向探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转变。我们应当用心摸索,构建一个开放、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一、精心安排适度的表达内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一朵花、一只鸟、一个小昆虫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而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进行训练的良好素材。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当学生对身  相似文献   

17.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注重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核心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和关键阶段,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特别强。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在生活、学习等各种日常交往活动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书面表达的有力基础。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观察、评辩、制作、想象中,在教师的鼓励下训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通过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输出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然后指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积极影响,最后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相关知识、教师以身作则和组织语言实践活动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