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郝梦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104-107
《十二首美洲前奏曲》属于希纳斯特拉"客观民族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作曲家选取了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中体现拉丁美洲音乐构成的印第安元素、欧洲伊比利亚元素、非洲黑人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形式,高度抽象地概括出这些音乐体裁的主要音乐特点,并将这些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中,形成特有的民族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里姆斯基—科萨克夫是“强力四人团”中最年轻的成员,连接着俄罗斯第一代民族主义和20世纪初的俄国作曲家。从严守斯拉夫音乐世界的原型和准则到接纳基督思想的过渡,渴望了解掌握格局创作的愿望,这些都为斯特拉维斯基所继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辉 《文教资料》2006,(10):136-137
柴科夫斯基是俄国民族音乐家,“世界性”的作曲家。音乐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支柱,作品是他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民族艺术家,是最民族的“民族主义”者,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性因素——那就是在他音乐中的俄罗斯民族“魂”!同时,在音乐创作中,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被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所吸引,把这些素材都吸收到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而继承来的民间旋律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打上了个性鲜明的印记。一、民族主义19世纪人们评价音乐家的标准已从…  相似文献   

4.
钢琴作品《六月船歌》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创作的。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这对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作品的风格上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从标题性、民族主义特色以及曲式分析了《六月船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锐 《华章》2013,(28)
前苏联作曲家、演奏家申德廖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极具俄罗斯风格的《俄罗斯组曲》,这部作品可谓巴扬手风琴音乐会上的经典保留曲目,其创作理念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即兴性和技巧性与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族特征鲜明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俄罗斯组曲》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是《乌克兰民歌》、《民谣》和《俄罗斯舞曲》,这三首乐曲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性格,乐曲的每个主题都是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发展而成。作曲家在其创作理念中,力求将体现俄罗斯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及旋律发展手法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使作曲既保持了俄罗斯音乐的幽默乐观、热情奔放、细腻抒情等特色,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审美习惯,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曲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称颂。其中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早期作曲家代表.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是中期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而贝多芬被称为“乐圣”,是古典主义音乐晚期的代表人物。所以说这三位大师代表着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我们对他们的音乐作品创作风格的了解,也是对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完整了解。  相似文献   

7.
石莹 《考试周刊》2010,(26):43-44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其最为成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性"与忧伤风格,并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强力集团又被称为五人强力集团、强力五人集团、五人团等。强力集团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主义风格的作品,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从音乐语言与题材内容两方面,对强力集团音乐创作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探究其历史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期民族主义音乐在发展上看似并不繁盛,却依然在西方艺术音乐领域里占据着一席之地.东欧曾经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主阵地,二十世纪后,其发展逐渐转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艾伦·科普兰正是二十世纪美国本土音乐创作的先驱,也是美国民族风格音乐创作的代表性作曲家.他一生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艺术音乐,科普兰的管弦乐组曲《阿帕拉...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龚琳娜以一首《忐忑》红遍大江南北,她和《忐忑》被人们称为神人神曲,人们争相效仿这首神曲,享受神曲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龚琳娜"新风格"音乐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民歌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各界都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促进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习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13-118
中国西洋室内乐创作的发展,正是以"弦乐重奏"作为开始的.20世纪初,接受了欧洲音乐教育的作曲家萧友梅、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和探索,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弦乐重奏作品.这些作品既有西欧古典风格的印记,又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和渊源,为同时代乃至近现代室内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与难得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2.
西方灿烂的音乐历经了文艺夏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的风格演变,但20世纪是个眨示西方铜琴作曲家及演奏家个性的时代从美学角度看,也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不仅对整个西方铜琴音乐发展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也为今后的西方音乐美学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文艺思潮、美学运动态势等诸多方面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精英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们开始了在俄国和西欧双重文化交流、碰撞的条件下对本民族审美意识、民族文学发展前途的百年思考。这种紧张思考的大方向是在充分认识和学习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前提下,确立俄罗斯文学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因此建立与民族文化身份相适应的民族审美意识就成为这一时期不同流派艺术家和批评家们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4.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经典",历来的批评家、作家们曾给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观点也远不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何谓文学"经典"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对于文学史的深入了解及相关的阅读经验,列举出若干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作品并予以扼要阐释,认为这些作品映证了南非作家库切关于文学经典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作家热捧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今天,哈金却反其道而行,直接走向深广久远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致力于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来创作“伟大的中国小说”。哈金笔下的人物具有普遍的救世情怀、反省意识和忏悔精神、爱的迷茫和无奈,其作品对于俄罗斯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音乐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这就是奥地利的新维也纳乐派。自19世纪初期开始而往后来,德奥独唱艺术歌曲一直都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一脉,包括舒伯特、勒韦、舒曼、弗朗茨、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作曲家在内的艺术歌曲创作。而被誉为"新维也纳乐派"的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贝恩和贝尔格。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