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相亲节目的价值观导向与品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丽波 《传媒》2015,(2):42-44
2014年,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没有了最初的火爆势头,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东南卫视的《约会万人迷》等,都采用了“盲选+转椅”的形式,将“相亲”和“盲选”进行了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由于电视相亲节目依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传递的价值观都会对青年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采取行动实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未来电视相亲节目所要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受众对其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中引发了婚恋观、价值观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本文以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为个案,试从相亲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对女性形象形成潜在的贬低、媒体应警惕的几个问题等反思当今媒体之责任。  相似文献   

3.
杨柳 《新闻世界》2011,(12):48-49
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相亲类型节目自开播以来在获得高收视率和高社会关注度的同时,节目中的某些内容也引起了较多的社会争议。相亲类节目的初衷在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现如今却在传播的取向上与受众本位越走越远,甚至出现传播失位等问题。本文从相亲类节目的内容等入手,分析此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宁 《今传媒》2010,18(10):78-79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自从上映以来,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所引起的社会争议也源源不断,"宝马女"、"富二代"、"毒舌"等话题引起极大反响。本文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叙事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叙事学奥秘,希望能对我们理解此类节目带来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好地规制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播相亲交友节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全诚热恋》是江苏无锡梁溪之声广播的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五年来,以广播推介、主持人牵线、新媒体互动、地面活动等方式,帮助单身男女喜结良缘,体现了广播服务受众的价值,塑造了城市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近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相亲类节目火爆荧屏。这一现象也引起国人甚至世界不少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电视相亲类节目到底问题何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上的虚拟环境等理论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更明确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探讨,阐述了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下的发展,并以《非诚勿扰》为例解释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认为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应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需要,还应担负起建立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标准,完善道德建设监督体制和自律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梁少玲 《视听》2011,(7):39-41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近两年突然达到高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等节目纷至沓来,创造着高收视率,也营造着各种话题。本文拟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火爆奥秘,分析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4日湖南卫视一档全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热播荧屏,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打造的《非诚勿扰》首播,拉开了相亲类节目的收视大战。沉默了很多年的相亲类节目再战荧屏,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互动与交流,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①目前比较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  相似文献   

11.
王霞 《视听纵横》2009,(2):92-93
2009年2月16日,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在晚间8点推出了浙江省第一档日播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调查,《相亲才会赢》开播第一个月,在杭州市网即创下平均收视4.2的成绩,在晚间八点档黄金时段,排名省级频道所有自办节日的第一。从浙江省网收视成绩看,《相亲才会赢》表现同样不俗,收视率稳定在1.7以上,  相似文献   

12.
社会需要正能量,而电视节目作为一个重要的大众娱乐工具,肩负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任。相亲交友节目《约会万人迷》采用转椅加盲选的模式,传递出的"闪爱主义"、转角遇到爱"等恋爱新理念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本文通过对《约会万人迷》"盲选+转椅"约会交友方式的探讨,呈现交友相亲节目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周丹丹 《新闻窗》2010,(4):54-55
据《南都周刊》4月27日报道,连续6个星期以来,江苏卫视推出的“新派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稳居全国卫视频道收视冠军;而湖南电视台也推出了“用时尚的娱乐方式交友相亲”的节目《我们约会吧》,由此拉开了中国电视收视的新一轮竞争,带来了中国电视的相亲节目热。  相似文献   

14.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5.
王凤仙 《今传媒》2010,(11):66-67
本文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热播的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提出了此类节目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四大问题,并对解决问题和重塑媒体社会责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子毓 《新闻窗》2010,(5):42-42
电视相亲节目现状 近来一段时间,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再到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电视相亲节目再度成为荧屏“宠儿”,以马诺为代表的相亲嘉宾们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新型相亲节日为时下“剩男剩女”与“潮男潮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18.
乔飞  虞昊 《新闻前哨》2014,(12):53-54
近几年,相亲节目的爆红,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那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女嘉宾马诺等人的“宁愿在宝马里哭泣”等各种出位言论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实际上,再往前追溯,相亲节目风潮在当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大热时就已兴起,跟风之作曾经一度超过30档,后来在同质化竞争下渐渐销声匿迹。电视相亲节目为何火?市场需求便是其存在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邓颖 《今传媒》2010,(12):76-77
2010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电视相亲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这一电视制造的"相亲盛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折射出在消费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媒体文化急速向媒体奇观迈进的现象。本文将从道格拉斯的奇观理论出发,来解读这档红遍全国的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20.
从表面上看,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给女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在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的话语权实质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这类电视节目构建的意识形态中,女性的角色是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叛逆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电视相亲节目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仍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