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架新书     
《藏地密码》、《浮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北大那些人》、《百年往事》、《藏锋》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07,(8X):46-46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营销冠军——提升营销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中国申奥亲历记》;《沙龙传》;《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相似文献   

3.
韩絮 《新闻世界》2010,(7):269-270
《我的青春谁做主》是一部大热荧屏的青春偶像剧,它的受众年龄跨度十分大,既有正在奋斗的青年一代,也有身为人父人母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本文从该剧的题材、人物、台词及主题音乐四方面对其文本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名作与魏巍的名字联在一起。名作问世,很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指,半个多世纪以来,演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称。魏巍的这部三千馀字的报告文学也因此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至今依然作为经典不断地重印。《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但收入语文课本,还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国外。盲文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盲文读物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5.
周小勤 《新闻窗》2005,(3):55-55
细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在一篇新闻中,它所占的字数一般都不多,有时候就那么一句话,但是,它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就是这么一个小情节,能触动人的情感和灵魂,让入记得一辈子。读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藤椅上那个被笔顶穿的洞;看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人,谁不记得有个死去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  相似文献   

6.
大正 《出版参考》2005,(12X):36-36
日本原书房出版社2005年出版飞鸟部胜则的推理小说《为谁编织斜纹》后,迟至9月下旬,该书责编收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指出“为谁编织斜纹》一书剽窃白泉社1989年6月开始出版的系列漫画书《非行少年》(三原顺著)中的会话行文。出版社经过对两书甄别调查以及和作者飞鸟部胜则电话核实后,  相似文献   

7.
开雅 《出版参考》2006,(2S):7-8,25
营销一词进入出版业时间不长,尤其是近几年不少出版社的发行部改为了营销部,有的分支为营销部和销售部,书业也有了新潮的职务——营销总监。尽管营销概念在书业人脑海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姿态,更缺少一个成功的模式,但之前营销成功的范例早已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在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但也有赔本赚吆喝的失败案例,比如《学习的革命》,图书营销(有说炒作)对平静沉闷的书业来说,近乎划过天空的一道闪电,眩目灿烂但转瞬间消逝,难以捉摸。回看冷酷的现实是,大量的图书卯足了劲上市,在庞杂纷繁的市场中依然难以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8.
陈汉辞 《今传媒》2005,(3):32-33
《拜富》本是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继《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又一本畅销书,但是销售情况却不乐观。 那么,“沉默的羔羊”为什么会真的“沉默”?  相似文献   

9.
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赵宝刚的新剧《婚姻保卫战》一经北京、天津等五家省级卫视首播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话题焦点。事实上,自1998年《牵手》火爆荧屏以来,婚姻话题就成了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金婚》和《双面胶》等剧相继热播,  相似文献   

10.
《新周刊》2005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上,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栏目主持人大兵获得了“年度电视新人”。《新周刊》作了如是评点:“喝潇湘文化母乳长大,草根中见幽默,慧黠中有真情;大兵以其历练的舞台功力和张扬的捧哏精神,迅速成长为三湘电视娱乐军团的排头尖兵。”  相似文献   

11.
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通过人物情节,对人人追求的所谓"成功"进行了反思和讨论,批判了三种价值观的片面性,提出了成功在于社会层面注重"好"(道义角度)和个人层面注重体验过程乐趣(心理角度)的成功观。这一成功观的提出,对于批判和矫正当下社会上流行的注重金钱、权势、地位、物质等粗鄙的成功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弓雪 《新闻窗》2013,(4):49-49
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谁不记得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读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谁会忘记铁人王进喜在临终前向领导同志交出小钱包、小本子这个无声的举动?读过孔繁森事迹的人,谁又会不被他殉职后身上只找到8元6角钱所震撼?新闻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变得生动、鲜活、厚重起来,能给予读者充分的回想空间。很多有远见的记者都很注重挖掘既富有美感又能反映事物特征的新闻细节,那么这些细节如何获得呢?  相似文献   

13.
魏巍驾鹤西去了,新闻媒体刊发有关他的讣告性消息第一句话是:8月24日。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病去世,享年88岁。紧接着见诸报刊和网络的许多回忆、怀念魏巍的文章中,几乎篇篇都说及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见《谁是最可爱的人》被大家不约而同地视为魏巍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标志性作品.  相似文献   

14.
心理自助类图书市场一直是一个畅销书迭出的市场,2006—2009年该门类畅销书的图书销量在市场上呈现了不断升温的趋势,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种包括最早的《做最好的自己》、《你在为谁工作》、《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工作就是责任》,2009年的《秘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和散语言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首先,这两种体都是语言艺术,都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准确、鲜明、生动。事实上有些新闻作品你很难把它归属到哪一类。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黄延骏的《今日自帝城》、范长江的通讯集《塞上行》等。这些作品似乎介于两种体之间,把它们划入通讯范畴可以,把它们归入散范畴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两种体裁都强调真实,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都可以通过散式新闻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刊出了一篇专稿《中国5000万”差生”谁下的定义》,这篇长达数干字的专稿在标题上注明: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  相似文献   

17.
龙鸿祥 《军事记者》2006,(7):49-49,52
《包起帆的“金牌”属于谁》这篇消息,刊于2004年1月3日的《文汇报》,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当初,该消息刚刊出时,就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申城的科技界、学术界、法律界、企业界激起了较大反响,并迅速波及全国。一则490字左右的短消息,怎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新闻威力呢?原因在于作者不但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而且善于反映社会问题,更善于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成功地构建了一篇问题新闻的典范。善于发现热点问题新闻报道的前提是要能发现社会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问题更需要有…  相似文献   

18.
魏魏 《军事记者》2001,(4):10-11
“名篇背后”这个新栏目本期与读见面了。此栏目主要是介绍新闻名篇的成经过和写作经验,以及未写入中的一些鲜未人知的事,既是对名篇的补充,又是“画外音”。首篇我们特选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作的体会章,如果读阅后从中得到某些启迪,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欢迎军内外作给本刊赐稿。  相似文献   

19.
11月优异策划 ☆《回国的诱惑》,《中国经济周刊》,11月21日  相似文献   

20.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5,(11):46-47
今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通讯《将军为谁而生——杨业功先进事迹采访手记》。这篇通讯是新华社国内部女记张严平写的,约3000多字。但是,读来并不觉得冗长、乏味。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抒情,描绘出杨业功将军的崇高品德,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