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记者出镜时,除了使用语言文字描述信息之外,出镜者的体语、手持物件、现场环境、声音背景等非语言符号也对电视新闻的构成和传播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能够让电视新闻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可看性和标识性,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出镜记者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电视新闻报道,出镜记者往往直接面对镜头作现场分析。作为电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种渠道,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使得电视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和现场感更加强烈。有时与被采访对象近距离交流,有时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总体来讲,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与出镜记者在现场的访谈与表达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那么,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应如何表现,笔者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现状与发展;电视新闻现场出镜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直观性、针对性和平等性特点;电视新闻现场出镜报道的取胜之道;提高新闻时效性,增强受众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展现事件全貌,增强观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增强观众的亲近感与信任感;注重声画结合、扩大信息量,增强报道感染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它以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参与性强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备受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是今后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的主角,记者的采访和解说要在现场一次完成。显然,现场报道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记者能力的高低。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胜任呢?第一,出镜记者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是完成现场报道的灵魂。一些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记者在事发之前,有条件来构思选题、选材  相似文献   

5.
陈黎 《视听纵横》2009,(5):75-7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观众,在镜头前对新闻事实作简单介绍,或对事件进行简要归纳点评。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能起到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及时、声画并茂的优势。因此,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的报道形式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茅震宇 《视听界》2014,(6):113-115
不少人习惯把记者出镜称为"记者出现场",道出了记者出镜的性质,即在新闻事件现场作报道。过去只有直播(包括现场连线)时要求记者必须出镜,现在出镜已是常态。出镜是电视记者的任务和职业特征,这既是电视记者的特别之处,也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如果放弃出镜,等于削弱了电视的一大优势。将电视新闻有形有声的独特优势发挥好,电视新闻的魅力就能成为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实力。电视台不应该有专门的"出镜记者"一职。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杰海 《现代传播》2006,(6):149-150
随着电视新闻业务分工的细化,作为现场符号的记者出镜的机会在增多。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表现出色能使新闻增色,表现不当也会使新闻原有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大打折扣。当下的电视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情况常常是,达到“职业”水准的出镜记者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位,往往各具特色,但出镜效果差的都如出一辙:骚首弄姿,语言空洞,形式大于内容,总之与新闻现场呈现一种“剥离”状态。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真观、真实。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现场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作为展现新闻真实的一个"着眼点"而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作为记者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但出镜技巧很有讲究,值得深思探究。一、"出镜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和让观众难忘的亲切感。二、"出镜记者"要把自己当成观众去采访,出镜时要抓"活鱼",要以"点"出镜,抓住细节。三、"出镜记者"要有敏锐的现场观察力;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出镜时的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记者现场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让观众感染现场气氛,进而对新闻产生兴趣,并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媒体出镜记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出镜记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本文分析了出镜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并提出了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作好出镜报道要掌握有关技巧,从而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与"时效性""现场感"紧密相连,过去,电视新闻主要采用文字加画面"两张皮"式的报道形式,而今,随着电视业快速发展,广大受众对以往单一、呆板的新闻报道,显然是不太买账了。凸显时效性、现场感和感染张力优势的记者现场出镜,成为电视媒体争相运用的报道方式。我们在欣喜其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发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各类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最常用的手段依旧是——新闻导语式出镜,特别是一些记者只是为了出镜而出镜,将普通的录像报道简单"变形"的导语式出镜充斥着大量的现场报道,记者出镜形同虚设。如何准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新闻导语式出镜,使出镜更加"言之有物",这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时发挥作用,协同完成整个新闻现场的报道,其中非语言符号中的肢体语言、表情等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可以说,有声语言是一种表达,非语言符号的展示同样是一种表达。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记者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发挥非语言符号的特殊作用。一、巧用手势语,强化新闻信息,为观众理解新闻提供方便。记者出现在镜头前,有时为了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更清晰明了地向观众说明新闻事实,手势的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朦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01-102
怎样才能使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更精彩、更丰富?在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至关重要。出镜记者是伴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是电视新闻行业内部分工细化的产物。目前,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直播连线,是指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利用微波、卫星传输系统或3G、4G无线网络将信号直接切换到前方,由演播室的主持人与现场的出镜记者或新闻当事人进行连线的报道方式。视音频连线将演播室与新闻现场对接,增强了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和时效性,随着直播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直播连线成了目前电视新闻直播中经常使用的报道方式。如何完成高质量、少纰漏的连线,既要审视连线在直播中的位置作用,也要查找直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能起到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现场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的作用,它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但什么情况下出镜,怎么出镜,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7.
陈昕 《东南传播》2010,(10):138-140
当前,素质优良的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培养人才的一个鲜明方向。出镜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符号性标签,出镜记者的元素如何发挥最大的效应,出镜记者该如何深度介入新闻现场,提升整个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正日趋丰富,主持人的风格越发多元地呈现,集记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采编播合一的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拉近了新闻采访报道与观众的距离,更探索出适应了电视报道制作深度和多样化需要的新模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是记者在拍摄新闻时录制的现场声音,它记录了新闻事件、影像的同时所记录下来的声音,包括记者出镜解说、新闻人物的语言以及现场声响效果等,真实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现场氛围等,进而吸引、感染观众,对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时代在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如今,信息传递可谓"一瞬千里",信息传递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其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之一。电视离不开电视新闻,电视新闻离不开记者报道。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报道要求强烈的现场感,新闻从业者有句名言:"最好的新闻在现场",可见它的重要性。正因为此,电视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出镜记者的行为规范进行探讨,希望对初入行的记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电视报道都是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出现,主持人在演播室播报导语引出下面的现场画面,但是这种形势逐渐变得呆板单一,观众渴望新的报道形式出现,于是记者在现场出镜,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记者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的电视现场记者宛如主持人与节目编导的综合体,要求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