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歌润童心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诗词对孩子的教化作用.于是,在女儿2岁多时,我就开始给咿呀学语的她读古诗.处于语言启蒙和爆发期的女儿对古诗很感兴趣.我知道她不明白古诗的意思,但从她那兴奋的小眼神里,我能看出她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感到抒情诗难教。因为抒情诗的语言精炼又含蓄,学生不容易感知诗中的意境,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散文写景抒情一般用铺叙的方法,词句之间语意的联系比较显著,而抒情诗的诗句之间的语意联系往往不容易捉摸。有人把这称为诗句的"跳跃",或者说,诗句之间有空白。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抒情诗首先要把那些看起来不连贯的诗句连贯起来,填补诗句之间的“空白”,然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范畴,分布在我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其特征是含蓄、悠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体会意境之美的能力.意境美应该从语言联想开始,过渡到绘画、建筑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诗词,帮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诗句联想感受意境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本人和他的作品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化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创作把语言的追求与生死联系起来.这种惊人之语在他的诗歌里,一方面体现在语言的传神上,古人说"老杜炼神",但是,这种传神,又和诗句中的关键字离不开关系.另一方面,惊人之语体现在语言传达情感感动人的巨大力量方面.  相似文献   

5.
[课例]在指导学生理解了《游园不值》全诗的意思后,教师分步指导学生运用诗句。 一、启发谈话,激发学生运用诗句的兴趣。 我们平时说话作文如能恰当地运用古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使语言生动简洁。请看小黑板上的例句。  相似文献   

6.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民间俚俗的语言,写俗人,写俗世.同时他的词也不乏雅言,常化前人诗句人词,巧妙用典,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功名理想的深蕴的情感,达到了雅俗共赏之妙.  相似文献   

7.
宋人杨万里所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被苏教版教材编选入五年级下册,以形象而简洁的文字展现杭州西湖别致的夏日之景。整篇诗歌,诗人景物选择精当、结构设置精妙,语言斟酌更是别具匠心。教学这首诗,教师应该紧扣诗句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蕴藏在诗歌中的独特之美。提出要辨析想象,感知红绿相间的景色之美;整合对比,感知不同寻常的别样之美;拓展资料,感知情景交融的祝福之美;另辟蹊径,感受挽留友人的含蓄之美,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表达魅力。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陈胜洋 《现代语文》2006,(12):42-42
诗是语言的艺术,中国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独具匠心.古代诗人善于在语言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其中,古诗中出现的一些无动词诗句更是透出其美感,诗句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窥动,这更是一种艺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上四年级的侄女拿着家庭作业求教于我,原来是老师布置了这样几道习题:1.写四个表示节日欢快的成语;2.写四个表示情况危急的成语;3.写两句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4.写两句含有月亮的诗句。像这样的语言积累题,让学生来做,确实难为了他们;老师们似乎也没有办法,因为近年来试卷上考查的语言积累题就是这样的,这一类题学生在考试中失分比重较大。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走上了这样一条以考代教的捷径。且不论教师们的这种做法是否行之有效,单说这样的考查方法科学吗?首先,学生的大脑不同于电脑。大家都知道,电脑只要你输入关键词,用搜索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入味     
阅读,读出意味才好. 如何入味,要靠老师讲.讲,一些语文老师都表示不好意思谈及,因为"讲"很多时候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殊不知,人人又都在讲.有教师在,就要讲.关键在于讲得适时,讲得精要,讲得精彩,讲出意味.把文本语言变为教师语言,以饱含教师感悟的文本转化语言另辟蹊径地靠近文章之味.这样,以现时的贴近学生的教师示范语言来实现对文本语言的解构,文本语言和教师语言交融后共同进入原初创作之境,在一番摇荡后原初的一汪碧绿会沉淀出固有的彩虹般的梦.  相似文献   

12.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诗句的意思,能感悟诗句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影响教学效果.课堂语言除具一般特质外,还具有铺陈之美、抑扬之美、幽默之美.  相似文献   

14.
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古诗,经范读或听录音,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所讲的故事,揣摩词和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讨论、品味,领悟诗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性和准确性。如教学古诗《江畔独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的喜剧不以情节取胜,而以其驱遣文字的天才能力闻名于世.他笔下最出色的文字,不是诗句而是对话.王尔德的对话往往一语道破,成为警句.而妙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这些警句锦上添花,这既是王尔德喜剧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王尔德喜剧具有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不可儿戏>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来初探王尔德的喜剧作品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的语言。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4.解读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泪水的含义,激发学生满怀感恩之心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李白诗歌语言之夸张艺术,并结合具体的诗句欣赏,着重从数字夸张方面进行论述,剖析了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秋在心间--诗句、篇章之秋影捕捉 1.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写下诗句和篇章来抒发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在你们的积累中,都有哪些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和篇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