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秦汉商法规范了商业活动,就其实质而言,商法服从和服务于封建自然经济。商法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通过贬低商人地位,以期达到“驱民还田”的目的,通过征末业税,轻田租,以巩固地主制经济。商法保证商业朝地主制经济轨道发展,土地买卖的合法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地主、农民合法商业活动促进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保举制是清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清王朝的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晚清时保举制盛行,汉族地主势力以此为契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打破了满清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本文拟从成同时的保举制入手,谈谈它对当时官吏成分的转变也就是汉族地主势力的兴起所起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封建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私手工业所有制为基础,这是我们把握封建社会性质的关键。上承前制的唐代,个体手工业工匠的组织形式与依附农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仅表现于他们以“团火”为基本单位编籍于地方州县,更为重要的是,不论官私手工业,都严格地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制约。换言之,其发展变化无不与封建商品经济有关。在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的魏晋南北朝及唐初,工匠主要以力役的形式在官府从事生产,工匠的“独立”性不能不受到这种力役形式的限制。随着庶族地主所有制的确立,商品经济在封建经济领域内有了明显的抬头,工匠不须在官府服役,而是可以“纳资代役”了。通过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正是地主制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认为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巩固和完善地主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它促进了土地的商品化及调整了地主制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清中叶畿辅旗地买卖的特点崔勇旗地是清代满族特有的土地制度,在清朝入关以后的百余年间,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即由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的蜕嬗,显示出不同于民间土地的发展轨迹。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2),正值封建经济的繁盛期,地主经济的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8.
大化改新(646年)以来.日本的土地所有制经历了国有制、领主制、地主制三个阶段。相对说来,领主制阶段历时较长,也最为复杂,德川幕府时期即处于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营地主,其特征是以增殖财富为目的,搞集约经营,努力改善生产设备和技术,调整与生产者关系,讲究投资效益,与寄生地主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对于商品市场的拉动作用也大于小生产者。经营地主是中国封建地主政治经济体制的产物,土地商品化是经营地主产生的市场条件。中国封建社会地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和发育不充分的封建市场,又制约着经营地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是随着均田制瓦解后,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而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封建租佃关系,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唐代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土地租佃契约形式被普遍采用,且内容齐备,权责明确具体,这表明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不平等天平开始向平衡方向倾斜,产权关系更明晰,土地私有制得到真正确立。唐中叶以后,以租佃关系为基础的庄园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关系转折的重要标志,大土地私有制成为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一般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經济危机的特点我國封建社会的經济危机是我國封建生產关系在运动發展过程中的必然產物,所以在討論这一問題时,必須首先对我國封建社会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所認識。我國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篇文章中,我將在这一論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經济規律的特点及有关諸問题。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給与地主階級及地主政权以一定的打击,广大的農民往往在推翻旧王朝以后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土地可以買賣,这与欧洲的世襲領地制是迴然不同的。恩格斯會經指出:‘对于一切以商  相似文献   

13.
一残酷的正额地租封建地租是地主剥削佃客的主要方式.宋代地租的主要形式是实物地租,而实物地租又可分为分租和定额租两种.分租,就是地主出租土地时,规定佃客每年按收获总额比例应交的地租.其间较普遍的是"对分制",即地主掠夺佃客土地产品一半的制度.苏洵在《嘉祐集》卷5《田制》中说,地主富豪"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主佃  相似文献   

14.
笔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原因的传统解释提出了异议,并论证了地主制经济所固有的特征和对社会主义公平理念的追求在选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意在得出社会主义选择的方向不错,关键是道路怎样走这样一个导向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曹利⊙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非常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作简要比较。第一: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国王把土地赏赐与分封给臣下形成的,是封建领主制;唐朝后期的田庄是由土地兼并而形成的,是封建地主制。第二:欧洲中...  相似文献   

17.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存在逐渐呈现出单一化表征。相关"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一般是对几部经典作品的反复阐释,这在有意无意间遮蔽了大量相关题材小说的丰富性,但正是以这些边缘文本为基础才出现了后来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边缘化小说的梳理对于反思十七年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人认为 ,在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中 ,大致存在着三种主要方式 ,即自娱式、寄食制和卖艺制。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强盛的封建地主制社会 ,在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两汉歌诗艺术生产中 ,不同程度上发展或完善了这三种古老的艺术生产方式 ,并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 ,这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生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绝大多数地区进行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了苗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夫妻法定财产制存在严重问题,集中体现在夫妻人身关系的剐体主义与夫妻财产关系的一体主义并行所产生的冲突。建构以分别财产制为基础,吸收共同财产制思想的夫妻法定财产制度是我国婚姻法合理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