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作为苗族的最大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服饰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的苗族服饰各具特色,与其他民族相比,苗族服饰的特色着重体现在造型、图案、色彩这三方面。对原有的服饰形态进行改造和重组,是苗族妇女特有的服饰创作手法,在不经意中,这种创作手法正好契合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服饰入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盛装“十八件套”用其型、画、纹、色、意来彰显着苗族优秀的传统教育价值,用诸多方式来进行着当代教育,分析传统教育的历史延伸性和当代教育的现实贴近性,能够使我们加深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利于更好的加强服饰主体传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苗族服饰包括服装、服饰品、装饰、图案、服饰材料、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民族服饰中寻找出造型结构特征、材料及加工工艺、服饰图案、服饰配件等服饰要素,探讨将之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族群记忆由族群结构所决定,可以观照多民族的族群文化的交融共通,我们以族群记忆理论为视角,分析苗族服饰在民间口述文学中的相关记载,探寻其文学表达及价值、特点,以此考察民间文学对苗族世俗生活的关照与影响,从而为构架民族民间叙事上的文化研究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信息,是世代相传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保护及研究价值.但在今天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随着现代化的渗透,苗族服饰也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遭遇着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将试图对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进行初步分析,为下一步提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对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昌宁县耈街乡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美学价值,但现在却遭遇着被边缘化、被遗忘、被破坏甚至消亡的严重威胁。本文调查研究了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昌宁打平、土皮太村苗族服饰除了具有保暖掩羞的实用价值外,还在文化上辅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完成不同的角色的扮演,成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艺术上也表现出较高的审美追求,是苗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的传承现状及生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宁县苗族服饰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现状和生境保护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我们对此作出理性思考和措施探讨,倡导非物质文化主体的自觉传承,以及非物质文化生境的整体保护,可以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苗族服饰变迁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教育体制与文化传承不适等是苗族服饰文化流失与衰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积极开展苗族服饰文化活动、开设少数民族特色课程、倡导苗族传统婚礼等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图案是黔东南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黔东南苗族文化深受巫文化的影响,苗家人崇拜自然,信奉互渗率,借服饰图案再现并获得奇特的神力。这引导黔东南苗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伦理观,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这种观念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族巫术文化是我国巫术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蛊婆”的形象因为其地域、民族、社会、审美等原因而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其价值也将对现实中苗族巫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产生影响。但湘西苗族巫术文化在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难免带上了大量负面的东西,从而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用美学中的悲剧理论对湘西地区苗族巫术中“蛊婆”形象的进行探析,以求能够为湘西苗族巫术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对湘西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宗教崇拜进行研究,探析湘西苗族的苗族武术、接龙舞和上刀梯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中的宗教崇拜文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16.
苗族原是生活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民族,史称“九黎”;夏商周时被迫迁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被称“荆蛮”;秦汉至唐,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史载唐代已有苗族居于滇东南,并向南诏提出“立边城自为一国”;明清时期苗族被迫大量徙滇,支系繁多,受制于所在地主要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区域,居地分散.截到1954年,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有15个市县;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有34个市县.从上述市县所处的区域看,居滇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东北次之,再接下来就是滇西.  相似文献   

17.
苗族医药本质上属于医药学范畴,由于其具有较多的地理人文因素,因而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本文从技术文化的角度,对苗族医药技术文化的概念、起源、特点、变迁几个方面进行揭示分析,以丰富苗族传统医药技术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经济形态演变的宏观视角对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活动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经济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影响,找到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保护、传承和弘扬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提出更好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学界对传统体育养生机理的认知,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分析中国苗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结果认为:苗族传统体育养生与其它体育养生相比,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独特之处.苗族传统体育养生在强身健体方面有其特殊的人类学解释,而在心理层面也有独特的人文环境.期望通过研究增进苗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而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文化的嬗变。苗族银饰是苗族社会发展的物化形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族崇尚自然、浪漫审美的特征。随着旅游业地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阐述旅游语境中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功能的嬗变,分析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