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以跨学科的视野阐释和分析中华龙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从生态适应的角度,纵向梳理了中华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华龙舟文化的起源、演变及传承等整个发展过程均是生态适应的结果。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3个维度,分析讨论了中华龙舟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问题。研究认为:自然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区域性的演成,并赋予其地域性特征;社会生态促使中华龙舟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社会教化和社会整合;而文化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和融合。同时还认为,面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不断变化,当前及今后的中华龙舟文化都会通过不断的自我调适来适应所处生态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中华龙舟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舟运动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龙舟竞渡产生的社会基础、当代中国龙舟运动发展现状、当代中国龙舟运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龙舟运动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龙舟竞渡与当代龙舟现象产生,以及由中国龙舟运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具有民族体育代表性的龙舟运动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状况,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台江县苗族体育为个案,将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展划分为传统自由期、曲折发展期、恢复调整期与综合发展期,对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生了巨大变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封闭社会形态的瓦解是变迁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防止文化异化、消失,正确处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作用是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与现代转型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了徽州民间游龙舟生存方式、组织形式与传承方式,其中传承方式出现传承主体变迁、传承心理失范与传承土壤破坏等困境。认为: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路径应选择传承主体多元化、传承体系制度化保障与竞技表演社会化传承的路径;徽州民间游龙舟应朝着由民俗向体育的文化转型、大众媒介推助龙舟运动宣传的传播转型、文化保存与市场化和谐发展的经济转型等方向进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苗族传统的节庆体育活动—独木龙舟节的发展的现状及其所蕴含的商业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挖掘其中的价值,进行商业推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承贵州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苗、傣族的龙舟竞渡在我国多种龙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三个民族龙舟竞渡的文化渊源、演化过程、祭祀习俗作比较研究,可看出,竞渡活动起源于水上生活和劳作.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文化形态学为视角,对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发掘龙舟运动文化资源,科学开发龙舟运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普及教育,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龙舟运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促使龙舟运动价值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透过民族学与文化学的角度,借助相关的地域武术文化科研成果,对湘西苗族武术文化意识形态开展系统的研究。研究得出湘西苗族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受湘西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崇武尚勇民风的影响,以及与苗族在历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有直接关系,并且得出附魁性、封闭性是湘西苗族武术文化最主要的特征。通过研究促使湘西苗族武术文化能够更好地发展、普及。  相似文献   

9.
中国龙舟文化的社会品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中国龙舟文化的产生基础、流传与演变的过程作了初步的历史考证。龙舟竞渡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着民族的精神风貌,积淀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浓缩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思,所有这些,又都是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线引发的。无论龙舟文化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保持了鲜明的民族品格,以及纪念屈原并使之成为组织社会生活的凝聚力的特点。由于龙舟文化在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多层次的功能和为经济建设服务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在当代,龙舟文化的内涵及覆盖的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体育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参考和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的经验得失。以日本冲绳县那霸赛龙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以文化复兴与文化再生产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那霸赛龙舟通过两度文化再生产,实现当代复兴的过程。探讨了那霸赛龙舟在不断重构和新构的历史变迁中,持有群体的思想、态度及其行为的选择,如何形成文化再生产的动力和有效机制。那霸赛龙舟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是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加强传承主体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外部推力。内力和外力形成的合力,促进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龙舟文化的起源及现代龙舟运动在福建省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龙舟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福建省建设和谐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作用,并对龙舟文化对构建和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影响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舟比赛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技性和民俗信仰。现代社会的龙舟竞赛,在舍弃了其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的同时,增加了竞技成分,更多的注重其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竞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包括发展地方经济、弘扬民族化在内的龙舟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龙舟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和分析龙舟运动的现代发展。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竞技化使龙舟运动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市场化使运动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国际化使龙舟运动走向了世界体育文化舞台。中国龙舟运动的现代性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建立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产业发展观是基本出路;实现竞技化与传统特色并重是立足之本;政府作为等是现代龙舟运动发展实践提供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 ,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纷围 ,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 ,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以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全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龙舟赛的成绩情况、龙舟质量、浆手状况、单浆划水技术、赛段与浆频等要素的比较分析 ,探讨龙舟竞技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5.
龙舟运动员陆上专项力量与划水功率因子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大学高水平龙舟项目的训练特点,对龙舟陆上专项力量训练特征与划水效果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陆上专项力量共性因子,建立划水功率和共性因子回归模型,结果: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0.849,显著性概率P(Sig.=0.00)<0.01.表明回归方程与观察值之间的拟合优度很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因子回归模型为十四届全国龙舟锦标赛赛前训练控制和比赛成绩的预测提供训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做为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与"芦笙舞"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对维护本民族团结和和统一,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增进苗族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黔东南苗族"芦笙舞"以它斩新的面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丰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民族文化三者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黔东南原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苗族服饰包括服装、服饰品、装饰、图案、服饰材料、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民族服饰中寻找出造型结构特征、材料及加工工艺、服饰图案、服饰配件等服饰要素,探讨将之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