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谁在叙事?答案可能是:谁都可以。一线教师、管理者、研究者、甚至是学生,但他们的叙事方式和内容一定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叙事学的著作,都要把叙述角度作为一个重点论题。过去,习惯于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则是分为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热奈特修正的根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区分“谁说”和“谁看”,更准确地说,是区分“谁说”和“谁感知”。  相似文献   

3.
历史题材小说作为当下文坛的热点话题,已被评论界广泛关注。“谁在言说历史”、“如何言说历史”是研究者探讨的重点,基于此文章从主体历史观和多元历史叙事入手,深入分析近年来历史题材创作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听说过木桶理论。所谓木桶理论是说木桶储水量是由该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确定。这话是不是废话呀?因为大家似乎都知道其中的道理,还需要谁来指出吗?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那么怪,许多简单的事实摆在面前,许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看似谁都明白,可人们往往会忽略或轻视它的存在。这犹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谁都看见了皇帝没有穿衣服,可没有人敢指出来,那位幼稚的小男孩口无遮栏,莽撞地指出了事实真相,令在场的许许多多见多识广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成人一下子变得不成熟起来,小男孩瞬间成了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杨宏 《中小学电教》2005,(11):74-75
一个成人、一个为人师者,以教育他人为己任,谁会不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影坛涌现出<美丽的家>、<谁说我不在乎>、<刮痧>、<我的兄弟姐妹>等几部运作较为成功的商业娱乐片.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讲究影片的"叙事策略"和"文化策略",让故事的发展、演变都富强烈的戏剧性,并通过有趣的韵味和人性情感传递文化主题;成功的原因之二是,讲究市场策略,诸如瞄准档期、宣传中设置"空白点"、巧打明星牌,等等.如此,商业娱乐片便可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介绍和分析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在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的体构建特征,通过对该小说中叙述声音及其变化的分析,意在阐明作借助不同叙事方式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写作意图,并试图解释作家通过该作品所传达的对美国社会化中现实问题的关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发展现实来看,意识形态并没有走向终结,它依然行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解可能更多的是纠结于科学与虚假之分,事实上,现实的发展迫使我们用更为开阔的视野来考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拓展,把每个国家(不同制度)都纳入到这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之中.经济发展促使观念的不断调整和更新,制度差异下政策措施的趋同并不意味着作为表征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趋同,更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的消解.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转移,将意识形态扩展至包括阶级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过程,揭示出上层建筑和社会个体之间的统治、对立乃至争夺的动态关系.谁掌握了大众,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意识形态的现实走向也符合这种理论作用的实质.当然,日常化、微观化的转变并不是意识形态与过去决裂,只是意识形态作用的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关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10.
杨鹏举 《阅读与鉴赏》2009,(1):24-24,21
凡是读过中国最早的一首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者无不为文中焦、刘二人的悲惨结局扼腕而叹息。尽管故事发生在几千年前,但每一次读过总觉是身边发生之事。面对这血淋淋的事实,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这场婚姻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谁该为此负责?笔者几经反复研读全诗。总觉得作为受害人之一的焦仲卿在此悲剧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此推断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1.
在叙事理论的视角下,课堂教学是一种叙事行为,它需要构建叙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遵守相应的叙事逻辑。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度意义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它建立在课堂叙事对未来目标的期待上。在叙事视角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明确课堂叙事为什么,知道课堂叙事指向谁,厘清课堂叙事说什么,以及解决课堂叙事如何说。  相似文献   

12.
在叙事理论的视角下,课堂教学是一种叙事行为,它需要构建叙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遵守相应的叙事逻辑。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度意义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它建立在课堂叙事对未来目标的期待上。在叙事视角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明确课堂叙事为什么,知道课堂叙事指向谁,厘清课堂叙事说什么,以及解决课堂叙事如何说。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文论家沃尔夫冈·凯瑟在《谁是小说叙事人?》一文中指出:"所有属于叙事艺术的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史诗、短篇、中篇小说和轶事都是如此。所有做父母的都知道,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必须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必须放弃成年人的理智,使得他们眼里诗的世界和奇迹都是真的。叙事人必须相信这一点,哪怕他讲的故事能篇都是谎话。如果他不相信那是真的,他就不会说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于立极的《龙金》、常星儿的《谁在草垛上唱歌》等第五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探讨了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新的艺术感觉。无论是对传统叙事模式与话语系统的颠覆,还是对小说诗意美的创新表现;无论是新的想象力的释放,还是对多种艺术手段的创造性运用,都是这些作品新的艺术感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16.
《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色彩、剪辑、声音等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基调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以叙事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叙事、道德叙事、叙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语言教育性的向度,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讨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其顺利进行和实现价值的基础。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三个紧密相关、不可缺少的结构要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19.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能力(narrative)是一种脱离语境的语言能力,叙事能力体现了儿童发展诸多方面丰富的信息,例如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发展。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儿童的叙事能力已有许多研究,本文综述有关儿童叙事研究的缘起、叙事的定义和特征、叙事功能以及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以期对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子海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97-98, 102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文章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叙事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内容、叙事路径呈现出不同的转型及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