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部分学生感到学语文困难,对自己学好语文的能力缺乏信心,有恐惧感。至此,我想呼唤同仁们一定要想法让学生"爱上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呢?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下点功夫,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立下雄壮的誓言:我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爱上数学.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发现进入初中之后,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是一个令许多数学教师感到头痛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和探讨如何让后进生爱上数学的课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杨相春 《教师》2013,(36):115-116
今年高二文理分科时,学校让我带两个文科班的数学,其他老师介绍这些学生时总会讲:某某同学以前是我班的,这个学生不错,某某学科比较好,会唱歌又会组织,以后大合唱不用操心了;某某同学组织能力强适合做班干,等等,但最后都会加上一句:就是数学差点!听得多_『我大概可以想象我的!学生的数学基础了,所以带班以来我一直在观察总结文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学习数学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方法,尝试和摸索一些适合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努力让他们也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往往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真正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袁月红 《考试周刊》2011,(86):75-76
刚上初一的学生一般认为初中数学真简单: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比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简单多了。可是一学到几何就懵了。初中生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是几何,老师也认为最难教的学科是几何。尤其是到几何说理部分更是无从下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弱,长期下去就会丧失信心。相反,如果帮助学生渡过说理难关.就等于开启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大门.不仅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渡过说理难关?我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只有将这一阶段的学习重视起来,才能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数学知识形态较为复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心理,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只有将这一阶段的学习重视起来,才能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数学知识形态较为复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心理,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困境,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既要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又要注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还要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高中文科生的数学学习难处出发,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怎样才能让文科生学好数学,爱上数学。要想让文科班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夯实基础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训练,不要盲目的以为做题多成绩就会好。  相似文献   

10.
王新红 《考试周刊》2012,(50):62-63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准确性特点,学生常常会出现厌学现象。所谓厌学,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或违背正常的教学活动要求.教与学两方面不协调,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不会做,不能按时完成又不复习巩固,也就是不想学习、不会学习,对学习失去信心。这种现象导致不少学生从不听不做到不会听不会做,从而形成数学偏科。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课上的提问到课后的作业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尽力而又轻松地去完成,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数形结合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动力.形成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从而获得成功.浓厚的数学兴趣会使学生爱上学习,主动愉快地学习.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我就初中数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下课时精神抖擞,活蹦乱跳。可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与我们老师设计的教法,学法有很大的关系。陶行知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正在逐步实现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尽量选择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平均数”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就必须使学生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角”的知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完角的概念.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引导他们从几个方向来观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却应用广泛的学科。许多繁琐的公式、术语、口诀等,智障儿童较难理解和接受。枯燥的课堂四十分钟数学学习不仅会让智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但智障学生在一定的趣味情境之中,就会表现得特别兴奋,  相似文献   

15.
波利亚曾说过:“如果你想学会游泳,你必须下水;如果想成为解题能手,你必须解题.”因此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解题,而且让学生做得既对又快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但是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奉行时间换质量的原则,迫使学生加班加点来实施题海战术,从表面现象上看,他们的短期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王晓柯 《考试周刊》2010,(16):100-101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初中生中,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70%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厌倦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也都抱怨由于“厌学”而后进的学生太多,以致拖了班级的后腿。我就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现状和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厌学原因作基本分析,并对消除厌学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吴文俊,200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他在获奖后答记者问时,有一段话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对数学并 :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二年级时还曾一度对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想辍学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的兴趣发生了几何级数的跳跃,最终把数学研究确立为终生职业.” 读了这一段话,我想,身为教师的我们都会引起激动或喜悦.你看, 80 有余的吴老还没有忘记 20 出头时教过他的老师,这位武老师,确实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武老师,吴文俊就不会走上钻研数学的道路,也就不会成为当今世界杰出的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当你朝气蓬勃地走入课堂,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当你无精打采地讲授课程,学生也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喜悦;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多方位的施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罗军 《新疆教育》2012,(18):194-194
学生由小学步入初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量加大,学生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会让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加重,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过程屡屡受挫。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甚至一上数学课就厌烦,根本对数学没有兴趣,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应该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我们不但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还应该注意建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心理品质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