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家永 《新高考》2009,(Z2):32-34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标志着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因此,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第Ⅰ卷中  相似文献   

2.
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6道小题,其中第11—15题为四选一的客观题,第16题为主观性的翻译题,6题总共20分。遵照2003年语文科《考试说明》的精神,在取材上选用了较为接近作者当时口语的浅易形式的文言文,分别考查学生在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同时又注意考查学生在筛选文中的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方面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未曾考查的  相似文献   

3.
一、试卷内容及结构框架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从总体上看,试题内容、结构框架与《考试说明》基本相符,没有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与2004年相比,稳中有变。1.题量减少。第Ⅰ卷中的选择题由原来的14个题减少为10个题。如基础知识部分的语音、标点题;科技说明文中的信息概念题;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考查题。第Ⅱ卷中减少了现代文阅读中的5选2题。整个试卷的题量由2004年的26题减少为21题,赋分减少了12分。2.赋分变化。第Ⅱ卷中共增加了12分。①名篇名句的填空由原来的4分增加至5分;②古诗文鉴赏由6分增加至8分;③现代文阅读由18分增加至22分…  相似文献   

4.
一、考查特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的重要考点。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中的第一题,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一、考查特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2种。  相似文献   

6.
高娟 《快乐阅读》2011,(5):121-121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把握文意。文言语句组成的要素就是实词。实词的数量较多,且用法较灵活,并且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推断实词意思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命题第一题多是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  相似文献   

7.
●考查特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2种。  相似文献   

8.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历年高考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查,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两种:选择或填空。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透视1.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语段选自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中也多以小语段的形式出现,或是独立的语段,或是与课内文相关的语段。主要考查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考点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基本相同。2.课内文言文阅读从考查形式上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主观表述题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一、考点描述:纵观历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有以下考点:1.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的考查;2.文言句义特别是主旨句、警句、名句理解的考查;3.文言文朗读方法的考查;4.精彩段落初步赏析的考查;5.开放探究题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张虎洪 《课外阅读》2011,(1):204-205
一、试题分析今年文言文阅读题考查题型与2009年相同。第一题仍然是考查文言词汇,且以实词为考查的重点。两个单音节词“归”“著”和两个双音节词“容止”“庶几”,主要考查了实词当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考生能否熟练掌握一词多义,并且结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一般为20分左右,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客观题(选择题)数量为3 ̄4题,翻译为2~3题,有些省市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的客观题主要考查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辨析、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对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这三方面的内容。考生在复习迎考的时候,除了立足课本、加强训练、重视积累之外,  相似文献   

13.
试题总评自2007年有新课标高考起至今5年来共14套全国卷,其文言文阅读题一直平稳。阅读材料均为选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所考查题目均为3道选择题(每题3分)和2道翻译题(每题5分),总分值为19分。3道选择题均分别考查实词、筛选信息和判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关于文言虚词,虽均未专门设题考查,但在翻译题中时有涉及,而理解文意也绕不开文言虚词,所以属于不考而考。  相似文献   

14.
【考点剖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无论是客观题的词义辨析判断,还是主观题的语句翻译,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对实词含义的理锯。  相似文献   

15.
一、考查特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古诗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2006年高考,17套试卷都是把这个考点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分或4分。具体的考试题型有两种。题型1.给出四个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  相似文献   

16.
2003年高考语文第Ⅱ卷知识题命题大体延袭了去年命题的套路,三道大题分别是文言文考查、现代文阅读考查与语言综合能力考查,未出现新的考试形式,但在不变之中亦出现了某些新变。关于文言文考查,出现了三种新动向:一是文言实词的考查成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二是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诗眼”的概念,三是名句默写超出课本范围。今年第Ⅱ卷第16题对“庭折”、“面从”二词的考查相当严格。对“庭”与“面”,考生失分并不多。此题中失分最多的是“庭折”的“折”,绝大多数考生对此词甚为陌生。在“佞”的词义考查上,考生失分亦甚多。今年的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了“诗眼”的概  相似文献   

17.
冯慧敏 《语文天地》2011,(10):15-18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笔者在品析了2011年全国及各省市18套高考语文试卷后发现,此考点所涉及的考查内容最为广泛,涵盖了整个文言文考查内容,既有单独的实词选择题,又有涉及重要实词的主观翻译题。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其考查知识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成为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题型虽有调整,但分值仍是20分。严格地说,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也属文言文考查的范围,占6分。默写的名句名言一般也出自古代诗文,4分,可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文阅读是最新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试大纲》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古代诗文阅读包括浅易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的考查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考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阅读一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很多学生都认为它和语文基本功关系密切,分类复习的意义不大,效果不够明显.但笔者认为,文言文题型稳定,只要方法得当,应该是语文试题中最容易拿分,而且复习最见成效的一种题型. 熟悉试题特点: 以2010年以来的课标卷为例,试题均具有以下特点: 所选材料均出自"二十四史",文体均为史传类,字数一般在600字左右. 题量均为四道,总分值均为19分.分别是三个选择题9分,两个句子翻译10分. 题型保持不变,考查点基本没有变化.四道题的特点及考查点如下: (1)第四题: 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对虚词直接考查的题型已经出现衰弱趋势,但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不容忽视,因为对虚词的考查在翻译句子中会有所体现),四个词均为单音节词,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同时也涉及词类活用或者一般常见实词.但从今年的试题来看,侧重于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