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校是什么? 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学校是颁发学历文凭的机关;也有人说,学校是学子们的殿堂;还有人说,学校是一张张试卷和一道道练习题……这些说法皆有理。但无论人们对于学校是何感情,是爱、是恨、是怀念、是记忆,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希望还是绝望,是奋进还是退缩,是欢欣还是惆怅……能一语道破“学校何以成为学校”之真谛者,可谓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2.
古代都城规划和皇宫建设中对于“中正”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艺术上的表现。以天人合一精神营造“王气”,大概是古代帝王营建都城的最首要的原则。由于这种精神,才造就了历代王都辉煌壮丽的艺术形象。而考古发现的西汉长安城布局和遗存至今的明清北京旧都,则是这种大型建筑艺术的典型标本。  相似文献   

3.
郑毅 《教育艺术》2006,(3):60-60,47
当中国第一艘“民营石油航母”—长联控股有限公司浮出水面,当中国第一架“民营之翼”——奥凯航空公司开始起飞,引发的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风暴”。有人欣慰地说,这是民营企业打破垄断行业的开始。有人不无担忧,一切真的能随心所愿吗?还有人悄悄说,有好戏看了。  相似文献   

4.
秦晖在关于《全球化和化多元化》的网上讨论中指出(见《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6期):费孝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以为这就是所谓化多元的很好表述。讲得简单一点,也可以用中国古代先贤的一句话,就是“和而不同”。有人提出,民族与民族之间可以和而不同,但是却主张在一个民族内部实行强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古代的“白日”不表示白色。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古人直觉中的太阳在一定时段中是白色的,而“白日”在使用中也有白色的意义。用“白日” 指称红色的朝阳、夕阳,是一种习惯性的沿用。而唐以后的“红日”取代“白日”则是太阳与红色都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狼獾吗?在西方国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啧啧,狼獾的名声简直是臭到家了!有人说,它是和死亡相伴的邪恶之灵;有人说,狼獾是比所有野兽都残忍的“魔鬼”,会干掉所遇到的任何猎物;还有人说,狼獾是食人兽,它会悄悄跟着猎人回家,然后撞开门,把人吃掉。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是怎么雕刻出精美的作品的,他说:雕塑本来已经“在”石头里,我只是把它释放出来罢了。我想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教育也就是要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罢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说他的政绩是给农民增加了经济负担,人们肯定会认为他是神经病;如果有人说他的政绩是给属下的农民带来了贫穷,培养造就了远近有名的贫困镇、贫困村,人们一准儿说他疯了。政绩么,是给老百姓办的好事,总能把坑害农民,祸害农民的事也算作是政绩呢?  相似文献   

9.
最近.小学生“八股文”引起众多评说.更引起广大教师的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八股文”贻害不浅.特别小学生只会一两种写作模式;但也有人肯定“八股文”。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小学生“八股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常常是周围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哄笑,而犯错的那个学生则羞得无地自容。这样的批评是对学生自尊的无情践踏,犹如挥之不去的黑色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因而被称之为“黑色批评”。  相似文献   

11.
《焦氏易林》历来被认为是西汉焦延寿的作品 ,但自明朝起便有人怀疑不是焦氏所作 ,而是东汉人崔篆所撰。本文运用详实的文献并结合《焦氏易林》文本内容 ,认定其确为焦氏作品  相似文献   

12.
“风雨故人来”是大家熟知的佳句,可出处却一直不详。据我们考证,它有一个形成过程,《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篇似乎是本源,由南朝民歌、唐宋诗词、元曲直到明清部分相关作品,经递相师法与创新,反复点化而成。清代学者孙星衍集句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可能是定型之作。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从出土简牍看秦汉“隐官”的主要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和里耶秦简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隐官”的确切记载,并可发现秦“隐官”的四个来源:冤假错案的平反者;军功以免的部分工隶臣;受肉刑处罚而后获免罪者;私属放免者。从而说明“隐官”不可能是某种机构,而应该是受过肉刑处罚,因特殊原因被官府确认为可怜悯者,并给予一定的补偿或照顾,但他们既不属黔首或庶人,也不是官私奴婢,应该是处在两者之间的身份特殊的低贱者。  相似文献   

15.
李白在《白马行》、《结客少年场行》、《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等诗中,数次自我标榜“杀人”。根据对唐代法律的了解和对李白理想追求的考查,这实际上是他在当时任侠思想的深刻影响下,用一种反常理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超然独立的个性,展现自己不同寻常的理想追求而已。  相似文献   

16.
“栏杆”一词从汉朝出现到在宋词中多次出现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定词语。在宋词中 ,凭栏的心情大致有以下几种 :闺怨、伤春、忆旧、思乡、伤别、抒愤和怀古。栏杆意象的出现与我国古代登高的习俗和宋人独特的环境有关。反映了宋人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福建教育和科举兴起的初期,考中进士者寥寥可数,本文将唐代福建进士及第者逐一考证出来,并纠正一些地方史志的记载错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所反映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期待,所突出的也只是伦理和政治的意义;非礼仪的“婚会”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显示出周人对增加人口的强烈渴求;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它的实行是周代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自由恋爱和抢婚习俗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反映出周礼对原始婚恋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王莽在代汉立新后颁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诏令,在工商业经济管制方面,他颁行了所谓的“五均六管”(同‘笼’)制度,其中五均赊贷政策的颁布及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囤积居奇,打击了富商大贾,稳定了物价;扶持了民用企业.保护了市民和中小手工业者利益,避免了两极分化。当然,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用人不当等因素,又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从而最终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晚明民主思潮的先锋。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当今的"民本"思想有着历史性的联系,而他"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实践,也可视为当今民生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