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明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准。0-6岁是幼儿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时期是孩子对于社会认知的早期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社会处世与人际交往的早期阶段,对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创造良好的礼仪行为环境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本文从幼儿游戏活动的角度探讨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与渗透。  相似文献   

3.
王燕 《新教育(海南)》2023,(S1):169-17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既是一个人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琰 《考试周刊》2012,(72):192-193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园文明礼仪课题研究的引领下,针对贫困地区幼儿文明习惯的现状,作者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活动,使孩子们通过认识礼仪、感受礼仪、表现礼仪,身心健康及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讲究文明礼貌,是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立身处世。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习惯的理想时期,更是文明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莫栩栩 《广西教育》2014,(17):127-128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幼儿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或溺爱,生活中自理能力差,不懂得与人谦让,文明礼仪方面的行为习惯比较薄弱。要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幼儿、教师、家长的文明礼仪素质。  相似文献   

8.
陈丽霞 《福建教育》2023,(31):32-33
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文明礼仪的培养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文明礼仪,幼儿可以提高沟通技巧,培养情感智力,增强合作能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创设文明礼仪的环境、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家园共育等途径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时期是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的理想时期,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对幼儿来说影响更大,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育阶段,培养其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有利于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提高礼仪素养,同时对促进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和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文明礼仪教育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本文从我园开展国学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出发,以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幼儿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效衔接,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规范为先、渗透为主、配合为辅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幼儿国学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旨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学教育之精华,以达到知行合一,为幼儿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3.
俞淼 《华章》2008,(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入手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认知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加以培养,可有效提高幼儿的文明意识,树立幼儿良好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幼儿园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缺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品性,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礼仪形象、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公民的道 德标准和人格规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文明程度 的反映。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 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自我修养的过程,才能养 成。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在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梁丽芳 《甘肃教育》2010,(17):41-4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幼儿文明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从小培养幼儿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品德和个性特征,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所在的幼儿园一直坚持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载体,从"融合→体验→深化"这条主线入手,探讨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潘晓江 《考试周刊》2012,(86):185-186
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明礼仪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而且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但是良好的文明礼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在长期的生活及活动中强化训练与潜移默化中形成。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应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包括幼儿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充分运用礼仪教育渗透法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文明礼仪日益受到重视,开展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尤为重要。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研究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纲要》中指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而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的幼儿来说,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可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