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出所读文本的内涵,从而内化文本,达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文化人的目的。《阅读活动与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姜广超 《文教资料》2011,(22):58-5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覃毅 《广西教育》2013,(46):67-67
阅读过程是学生主动理解和重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是基础,理解是重点,感悟是核心。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并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目标引导学生多读文本,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以情为线,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以情为线,以境激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是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所采用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该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分析"从表面到表面滑行"的弊病,探讨了从作者、教者、习者三方视角进行文本细读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获得多重的阅读体验,全面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薛晓凤 《考试周刊》2014,(14):41-4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对当今考试制度来说,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重头戏。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一、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在反复诵读、涵泳其中,才能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阅读教学《一个深夜的记忆》为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住说读、赏读、悟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情悟理,领悟诗中丰厚的意境,深刻的意蕴,能大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为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根,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引导学生读文悟道。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对"对话"存在错误理解、未能深入走进文本以及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等薄弱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落实文本预习、夯实学生文字的基础训练、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构建阅读实践的平台以及注重阅读的创新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概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全息理论源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全息生物学",围绕"全息"概念应运而生。"全息式阅读"以"高速重演""整体缩影"等视角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阅读文本,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思考,并将这些思考准确地反馈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用这种全息式的思维来改变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从而为转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国干 《成才之路》2021,(11):78-79
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学习方法。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推敲、多体会、不过度、多方法的文本细读,让学生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章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些现象: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语文阅读的定位问题。其实任何阅读教学模式都不能偏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以生为本,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融为一体,才是归"本"求真的阅读教学。我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片断为例,以读  相似文献   

1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一个新领域,也是很多学生语文阅读的短板。本文解构高考非连续文本真题,从读文、读图、读题三个角度来探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案,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全息理论源于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全息生物学”,围绕“全息”概念应运而生.“全息式阅读”以“高速重演”“整体缩影”等视角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阅读文本,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思考,并将这些思考准确地反馈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迫切需要用这种全息式的思维来改变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从而为转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既在于粗略之"阅",也在于精细之"读",更在于精准之"评"。这是语文阅读课堂培植文本阅读吸引力、提升文本阅读组织力的重要依托。选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实践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安排品读教学,鼓励学生在倾听中感知情感温度,在诵读中理解情感深度,在品评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写中培育品鉴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品读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梁彦 《现代语文》2007,(3):83-8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