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涂红 《广东教育》2007,(5):28-29
一、问题的提出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时至今日,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早已退出了现实舞台,成为历史的遗迹。而唯有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特有的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戏曲,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丰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文章旨在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翻译难点及意义入手探讨戏曲翻译的原则,并指出戏曲翻译应将观众的接受度作为基本原则,尽量顺应原戏曲的行文风格及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传媒的电影和电视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对舞台戏剧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强大冲击.在影响传统戏曲生存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一剧之本的文学因素成为重要方面.在诸多文学因子中,剧本曲词的诗词意境又是写意和抒情戏曲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传统戏曲和诗词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轨迹的分析,探讨了在大戏剧的视野下诗词传统的继承争新诗的发展对地方戏曲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夏几千年的历程里,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劳动中创造了艺术的结晶——戏曲。我国的传统戏剧,就是我们所讲的戏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危机的突出表现为缺少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和参与。由于青少年观众的匮乏,也制约了戏曲文化的发展。中学生的戏曲学习,可结合中国历史学习的知识。如果学生历史学习得好,也容易对学习戏剧产生兴趣。因为戏剧特别是国粹京剧中的传统戏,有很多为典型的历史故事,是由历史原型编剧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其文化内涵也是我国古今社会生活的真切反映,它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令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承方式焕然一新,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需要,我国传统戏曲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在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戏曲赏鉴》这门选修课程,将使现代大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本文针对中国古典戏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大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轻松的心情来品味中国古典戏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物。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与亦独具风彩。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教育戏剧的理念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而是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增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培训,它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或说是戏剧方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把戏剧活动引入教育领域,利用戏剧的情境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此,戏剧活动成为一种教育媒介、平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命题,其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整体生长,因具有偏颇审美特性极易引发偏颇的审判,耐人寻味。本文依托中国古典戏曲范畴,仅在宗教方面浅探戏曲教化的渊源。古剧的产生和发展和宗教的关系密切,宗教文化锻造中国古典戏曲教化的三种模式:走下神坛等级鲜明的仪典模式;超乎个人禁欲绝情的集体模式;欲罢不能来返现实的报应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艺术容纳百川,源远流长。以京剧为代表的300多个剧种,歌舞喧阗,声情并茂,扬善惩恶,内容丰富。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娱乐的重要途径和文化需求的主要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自然形成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它具有显明的个性特征,美学风貌,思想内涵。随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电视、电脑走进了家庭,文化娱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歌舞、小品、相声、杂技、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成果卓著,无论是戏剧文学或舞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然而,综观古今戏曲研究之精髓,则多集中于戏曲文学和戏曲史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戏剧舞台艺术的研究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尤以讨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及其民族文化之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金爱珠 《上海教育》2010,(14):64-64
中华民族独有的戏曲艺术,从进入成熟期的宋朝南戏算起,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了。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的磨砺,已经发展成精彩绝伦、魅力无限的戏剧瑰宝。中国戏曲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屹立于世界戏剧文化之林,成为与体验派、表现派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在导演艺术上则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历史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育阶段,以语文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为主要抓手,通过革新语文教学理念、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等具体措施,以此来提高延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覆盖面,坚定其民族自信心,增强其文化自信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式,地方戏曲艺术是本土民族文化的瑰宝,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戏剧文学则具有"天然思政"的优势.本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在当下时代的特殊性,阐述地方戏曲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与地方戏曲课程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梅燕 《华章》2010,(21)
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的历史了,目前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计数.世界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艺术经过不同的时代发展到今天,不断适应新的时代、新的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了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地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尤显重要.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对陶冶学生情操、振兴民族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在素质教育语境下探讨戏曲音乐之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诗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重视、日渐完善的一门新兴学问,随之而纵深研究的“剧学”以及“诗学”与“剧学”融会贯通的“剧诗学”是尚待建构的多元性、边缘性、前瞻性,充满活力与挑战性的文学理论新学科。因为“戏剧体诗歌”即“剧诗”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理论的基石,富有几千年诗歌与戏剧文学传统的华夏民族,自古迄今创造了数量巨大的“剧诗”文学作品;如今又与西方“诗歌体戏剧”即“诗剧”文学汇流在一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美不胜收的表演、造型、语言、综合性“剧诗学”主潮,日趋活跃在当今诗歌、戏剧、电影、电视、网络文学之  相似文献   

17.
丁新星 《快乐阅读》2011,(25):63-65
我国独特的戏曲艺术,浓缩了灿烂中华的文化精神。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却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感悟浓缩在舞台艺术中的多彩人生和其独特艺术创造中的文化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潘家夼 《考试周刊》2013,(22):51-51
<正>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讨,鼓励学生多读,重语感、次重语法,寻找切入点,培养学习兴趣,关注文化热点,积极引导读书,自觉担负起向中学生传授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中学师生普遍认为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中学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一直不乐观。在新课改的有利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呢?现我结合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她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汇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积极吸收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结果,因此,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我们有责任继承她,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