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当前,课程整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教师的关注,在一些传统上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尤为如此.但是,课程整合在我国缺少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对整合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式做一梳理与分析,期望对我国的综合课程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整合是将分科课程凝聚、融合成一个较大的整体的过程。它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整合的理论支点可以从知识论、学科发展、课程本身、系统理论以及哲学多元视角予以把握。整合的路径包括: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结构上,焦点与背景的转换;课程形态上,单项或分科的综合;课程实施上,效率与手段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却又都是完整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二者的内涵、关系以及整合三方面对其做出分析,以期对二者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宜可采用比较宽泛的定义 ,即把综合、联系、沟通、衔接、交叉、渗透、关联等 ,纳入整合的范畴。分科视野中的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课程理念的整合与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课程结构设计 ,学习和教学方式的整合 ,课程评价的整合 ,课程资源方式的整合等。在分科设置课程的情形下关注并设计课程的整合 ,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结构调整的过渡步骤 ,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最终应该走向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知识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分科与综合两极论的课程整合方案——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该方案要挑战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以知识本身价值为唯一追求,难以激发活力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要求实践者以我国课程育人的规约性话语为整合路向,以协调教导性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控制关系为整合进路,遵循知识的“生产—再语境化—再生产”机制,理解并筛选学科大概念作为关系性概念,在整合后的教育话语指引下重组课程内容,进而开展高品质的整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冯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0):59-62,104
课程整合是20世纪80年代课程设置的一种新趋势,也是21世纪课程设计的主流。尽管课程整合模式未有定论,但概括来说,主要有课程类型整合模式和课题类型整合模式两种。国外高校在这两种整合模式上都有成功的范例,借鉴国外高校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树立整合课程观念、培养配套师资等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即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在分科基础上进行的,它使分化了的课程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是一种跨学科、高层次的整合方式。科学课程的整合也是如此。实际上,实施科学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整合方式,即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整合以及应注意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整合课程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也是幼儿园课程尊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征的必然选择.学前教育师范生课程能力决定整合课程理念的实施效果,整合课程理念也对师范生课程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整合课程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在分析整合课程理念下师范生课程能力要素与建构关键点的基础上,提出培养路径:在五大领域活动课程中渗透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是指将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使系统呈现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指将分化了的课程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份形成有机的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于整合和课程整合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如何最优化利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其核心是根据教育技术理论确定信息技术在教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与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在信息技术类理论课程的实践与整合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实践环节中的分项实验、分科实训和综合实训,并使课程之间实现整合与衔接。  相似文献   

11.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两种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为主,并受其影响.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和利用二者的优势,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最佳结合点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生活化和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潜课程等.  相似文献   

12.
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知识观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知识的学术观、过程观和文化观是有机整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将其分离并机械套用,要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力理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实验区逐步展开。文章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对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成为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而加强专业群课程建设则是"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建筑工程专业群各专业核心岗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探究了专业群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网络环境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赋予了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权,但整体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近年来京、沪、浙等地在课程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动了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他们调整地方课程计划、协调课程运行、改革评价方式、扩大学校的课程权限,协同建设学校课程资源等,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持、权力支持、资源支持、能力支持和方向引领。这表明地方课程管理的政策供给是制约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地方课程政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要赋予学校课程建设的权力和空间,对学校课程权限的规定要具体、明确,要规范地方的课程管理行为。应制定和颁布国家课程管理指南、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7.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课程设置都已严重落后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功,科学课程在二十世纪备受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但面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显现和科学教育内部问题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反思科学课程,认为科学课程必须反映科学的化属性、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关注科学在精神层面的育人功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理解、运用和评价科学的意识和能力。这为人们描绘了科学课程发展的人化趋势,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基本主张和发展走向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知识和理性主义课程观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理性主义课程观和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间性课程是主体间性交往的经验。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综合课程是大势所趋,但在综合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对综合课程认识的不足,课程资源的不足,教师有关综合课程实施的素养急待提高,综合课程价值取向有所偏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