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办公厅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它的本质和培养方向上看,与素质教育的内涵都是完全相同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后天的培养和引导,使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亟待加强利辛县教师进修学校胡炜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教育则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早在1954年就在《改革艺术教育》一文中指出.“普通学校设艺术科目,目的当然不在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3.
尹晖 《教学与管理》2009,(11):115-1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方式,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功能和作用。《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学校美育发展规划(2000-2010年)》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教育部1981年8月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姚思源认为,音乐教育是与实施美育的目的和手段而存在发展的。可以说音乐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对增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缺失的教育功能作用。但是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与音乐教育目标尚存一定距离。上海…  相似文献   

5.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课进行的,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美育工作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全国第三届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美育工作、艺术教育工作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训部门、学校以及美育工作者逐渐加深了对美育工作的认识与研究,在实施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如何使美育工作在…  相似文献   

7.
高校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和培养美术师资人才的主要途径和内容。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扩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师美术教育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查找与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作用和实施渠道:“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它逐步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优良情操。”引自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它明确地阐述了美术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今学校美术教育的情况却令人遗憾:受升...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然而,我国高等学校的美育教育明显不足。当前,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学校美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杜玫瑰 《成才之路》2013,(11):60-61
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美育也是新时期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必须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此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2002年6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该规划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促进学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情操方面,还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颁布以来,高师美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美育的重要性,如江泽民总书记提到:“时代需要高雅艺术”;李鹏总理提到:“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它给我们社会各方面带来了众多机遇。可以说,21世纪,美育发展正逢时,那么,新世纪美育发展的空间在哪儿?笔者愿在此做一探讨。一、“超前”是美育发展的最新理念1.重视美育世界潮流当西半球的美国通过立法程序,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制定《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出现了影响全美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BAE)”的时候,东半球的日本也把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归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加强。在世纪交替之际,我国美育的“三个第一”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美育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美育第一次被…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按照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我校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几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斐 《学子》2014,(12):71-71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陈通顺教授就已经提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以及“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等观点。这些观点突破了以传授图画技能为中心的狭隘的美术教育目的论,从实施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方面阐述了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才是合理的呢?  相似文献   

1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育的春天也来临了。第三次全教会,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随之,教育部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不仅明确了美育工作范畴及目标.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建国以来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美育规范。  相似文献   

17.
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而美术教学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规划》)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校艺术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等,启动了教师培训园丁工程以及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提出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