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2):93-93
“很多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喜欢贴一个‘杂志’的标签。他们没有印刷版,只是弄一个网站,时不时更新内容,然后管自己叫‘杂志’,你能怎么办?说它不是杂志吗?它的进入门槛如此之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建一个网站,然后管自己叫‘杂志’。比如Blog,是杂志吗?我不知道,我不是排外的人,我会说,OK,这是一个没有出版周期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怎么同类杂志的内容都这么相似?"如果你经常光顾大小报摊,听到频率最大的一句话莫过于此.尤其是时尚、健康、娱乐类杂志,相似的版式,相似的内容,甚至连广告都是一样的.难道目前市面上的杂志已经做到完美,无法进一步突破了?  相似文献   

3.
周平 《中国编辑》2007,(4):30-32
我在近几年的编辑工作中不断碰到一个新问题:一批曾经为出版社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丰厚经济利益的“老书”,有的版权到期,有的呈现滞销状态。这些老书的滞销真的都是因为内容陈旧、过时了吗?并不都是。从大量内容相似的图书不断上市并受到读者的欢迎来看,一些老书的内容魅力依旧,只是编排方式老了,图书形态陈旧了,不受读者欢迎了。  相似文献   

4.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未来承载内容的媒体形态如何变迁,任何时候,优质的阅读内容始终是人们的刚性需求。那么,什么才算是优质的内容?怎样才能做出一本讨读者喜欢的杂志呢?回到愉悦与有趣上来吧,唯有它们不可辜负。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6,(3):6-8
2004年和2005年最重要的、特别关键的就是,媒体经营尤其是平面媒体都遇到拐点,像杂志和报纸都出现了负增长。拐点意味着什么?第一就是平面媒体的双双下滑,第二就是它们在整个广告业的份额里也是下滑,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造成传统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下滑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新数字技术的影响,新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媒体领域,从内容环节,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6.
杂志书,是杂志还是书?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别致、个陛的内容和主编的个人魅力,才是他们愿意埋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杂志书,是杂志还是书?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别致、个陛的内容和主编的个人魅力,才是他们愿意埋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牛国锋 《今传媒》2006,(2X):46-47
我们每天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要”节目,不少人也经常翻阅我国各地出版的众多经济类报纸、杂志。但是,有几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像“宏观调控”,像“消费指数”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呢?如果经济类节目和经济类的报纸、期刊中的内容让读看不懂,比较重要的词理解不了,就有些让人费解了:你到底是想孤芳自赏呢,还是要服从大众呢?  相似文献   

9.
甄西 《出版参考》2007,(8X):41-41
韩国的书店普遍都有杂志专柜。在那些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封面设计精巧且吸引入眼球的女性杂志。让人感到不同的是和女性杂志在一起的用塑料薄膜包装的“附录”。即使是“附录”,也不亚于“本刊增刊”。这些“附录”的内容都是化妆品、皮鞋.帽子、袜子、文具、厨房用品等各种各样的商品介绍。有些时候,“附录”的价格比“本刊”的价格还要高。韩国杂志市场的竞争激烈,由此可见一斑。现在,有的“本刊”为了吸引读者,还带上了免费旅游内容的“附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这回想拿“新闻视点”说事。当初栏目叫这个名字,编辑部是有过争议的。都说档案工作无新闻,叫“新闻视点”不会有点华而不实吗?杂志是月刊,但加上出版周期,读者看到的内容最快也是一两个月前的了,还能叫“新闻”吗?  相似文献   

11.
环球视听     
未来的新闻──在线新闻在线新闻是什么?你可以把它设想为一个可容纳全球各地1600家日报内容的大图书馆。然而,因特网每天提供的新闻比这个图书馆更为丰富,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因此,因特网在全世界的用户由4000万增加到5000万,并都上线获得新闻,这并不令人吃惊。因特网的大多数在线新闻来自各大报纸、新闻杂志、电视或广播。人们会问:假如在线新闻只是比其他传统的“旧”媒介在数量上多一些,那么即使它是一个更好的潜在传送系统,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在线新闻的意义在于:它在坚持最高新闻标准的同时,允…  相似文献   

12.
电子期刊,目前有很多种名称:电子刊物、网络杂志、电子杂志、数字杂志、数码杂志、多媒体杂志。总的来说,都是指采用P2P或非P2P技术传输,内含声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模仿传统刊物翻页样式的网络内容表现版本,被认为是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  相似文献   

13.
钱立 《新闻界》2001,(6):40-41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办一本杂志,如果不能对刊物的编辑方针、刊物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细部的一系列工作做总体策划,没有一个刊物整体发展战略,是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这在办刊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刊物的定位、定向和品牌经营。一简单地说杂志的定位,就是你要办一本什么样的杂志,这本杂志的内容是什么,选用哪方面的题材,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题材,包括深度、角度、语言风格、办刊者的立场和态度,刊物的可读性、定价等问题。杂志的定向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你的杂志是办给谁看的?你通过什么途径让杂志到达…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15.
我从去年开始写稿,一年多来共写消息,通讯60余篇,内容有写农村的,社会的,学校的,给省报、和本地区报纸、电台都投寄过,但都没有被采用。请问,屡写不中究竟是啥原因呢?还有,基层通讯员写新闻稿都要盖章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49-49
作为一个业界的从业者,我发现好的内容越来越少、成本也越来越高。什么是好的内容?NBA、音乐、影视剧、游戏都是好内容;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地理信息、地图都是好内容;论坛、博客、百科都是好内容。新闻是不是好内容?在中国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说起自己的工作,告诉朋友自己在报社编文艺副刊,朋友问:"现在报纸的副刊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还有人看副刊吗?"朋友是外行,却在无意中说出了一些读者的真实想法,副刊面对新闻的强大,已经弱小得不堪一击。的确,翻开一些报纸的副刊版面,大多千孔一面,相似的版面设计、相似的栏目设置、相似的文学体裁、内容相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当你把一座城市当天所有的都市类报纸放在一起比较,可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她们提供的新闻内容甚至有近80%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有什么办法呢?面临着同样的城市环境、同样的信息渠道,甚至是同样的突发事件,趋同似乎是新闻报道无法回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芬芬 《出版参考》2005,(9S):20-20
在自己的周围,经常听到某某健康类杂志办不下去的消息。综观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健康类杂志,除了刊名不同外,翻开内容不难发现,相似的栏目、内容太多,给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如此雷同的同类杂志,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实在是有相当的难度。但由于健康话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健康类杂志具有很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5)
旁观「文友」文\毕几期刊进入市场以后,无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也就是说,在期刊如林的境况之下,办刊人如何寻找和占领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的刊物开始效仿,有的刊物开始媚俗……很多杂志风格雷同,面孔相似,使得期刊市场一天比一天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