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身份的探寻、中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并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赵健秀与汤婷婷之间的"赵汤论争",从侧面反映出华裔在思索自我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美国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间的碰撞、冲突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批华裔美国作家诞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人移民,同时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影响。他们努力在美国社会中提升自己地位,试图借助文学作品创作来表达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构建美籍华裔独特的文化身份,其中包括汤婷婷。她的代表作为《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这些作品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王晨曦 《考试周刊》2013,(59):13-13
美国华人的最初自传文学是早期华人移民为生存所讲述的并非完全真实的个人历史,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华人在美国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使华人失去了在美国的历史中应有的地位。现代华裔美国作家继承了这种自传文学传统,重新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力图塑造一种属于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自我。  相似文献   

4.
文化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他们在中美两个世界中对自我的认同经历了从固守中国到接受美国、到拥抱世界的过程。这种动态的思维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与自我认同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兼具了中美两国的文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是传承和宣扬中美两国文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一直备受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以多元文化语境为背景的文学发展时期,了解美国华裔文学流变,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从多元文化语境出发,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流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此来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科学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文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美国多元文化的产物,包含华裔美国作家曲折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符号为代表的中国元素扎根于华裔美国历史、美国历史和中国历史之间。  相似文献   

7.
《女勇士》将母亲的“讲古”与叙述者的想象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对话性叙事结构表现一个华裔少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而叙述者主体身份的建构是在与现实和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抗拒的抉择中和中美文化的融合中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启了华裔文学与美国主流文学、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张明悦 《文教资料》2014,(17):10-11
本文概括了现代美国文学中著名的华裔作家,通过对近一个世纪的华裔作家的作品分析,探讨了中美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对作家心理的影响,以及他们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成因。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范茗 《英语广场》2015,(7):40-41
华裔美国文学是凝聚了部分中国文化元素的美国文化分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被国际文坛所接受。华裔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借鉴与改造,创造出了备受世界瞩目的新作品。随着华裔美国作品的涌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回译也相应出现。本文通过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其翻译与回译的相关问题,旨在为读者阅读提供些许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灶神之妻》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后,发表的又一部颇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全书塑造了美国文学中新型的华人女性形象。通过母女之间从矛盾冲突到和解接受的过程,既反映出美国华裔妇女自我身份的确立,又昭示出中美文化融合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特殊文化地位以及复杂的文化渊源,既是国内学术界文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文学阅读和接受中的盲点之一。本文结合当代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试图从探讨国内外学者阅读视角问题出发,重新考虑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位及其意义: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杂体文化的文学形式,是华裔作家坚持自我身份认同、表征自我杂体文化以及抵抗中关两种文化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苏佳莹  刘卓慧 《海外英语》2014,(14):208-209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文学界的族裔文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华裔文学作为一只新生力量逐渐展露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其中,最具代表的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将华裔文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例如:以谭恩美、汤婷婷等一大批女性华人作家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更是将家庭、社会、道德、种族等不同文化条件下生存、斗争、挣扎的女性群体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文将对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研究,挖掘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汤婷婷作为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表达了华裔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面对中美文化的冲突.这部小说通过对中美文化的对比,正视了中美文化的冲突,最后探索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路,融入美国本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文学涉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和被"他者"化的人群,华裔美国作家们往往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极力想获得一种稳固的身份认同和得到所寄居社会的认可,充分利用互文性策略,挖掘和改写故国及别国传统文化资源以及作品内容,或是用东方的艺术形式讲西方的故事,或用西方的观念讲东方的故事,或是寻求东西方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一方面解构了西方对东方及东方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在解构的同时重构了对多元文化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8.
小说《骨》是伍慧明的第一部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隐喻特征,反映了华裔美国文学对西方话语霸权的隐性渗透。论文以身份构建理论为研究依据,以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为研究对象,围绕身份认同、华裔父辈的历史脉络和新一代华裔的自我和谐人格的构建进行论述,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对两代人身份追寻之路进行梳理和解读,以加深对华裔美国作家身份主体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个崭新视角来分析汤亭亭代表作《女勇士》,描述了华裔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下相互碰撞中的困惑,从而解构父权制,并去探寻和重建华裔女星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通常被定义为由在美国出生或后移居美国、有华裔血统的女性作家用英语所写的文学作品。其创作通常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热情得到了空前释放,此后涌现了诸如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和邝丽莎等等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家。本文主要选取在2009年-2014年期间近20余篇中英文著作与研究文献,对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简史、作品风格、作品侧重点及作家文化身份问题进行综述,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最后指明所选取研究文献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有关学者能够以贯穿中西的视角加深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