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佳莹  刘卓慧 《海外英语》2014,(14):208-209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文学界的族裔文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华裔文学作为一只新生力量逐渐展露出它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其中,最具代表的华裔女性文学更是将华裔文学推向了发展的高潮。例如:以谭恩美、汤婷婷等一大批女性华人作家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更是将家庭、社会、道德、种族等不同文化条件下生存、斗争、挣扎的女性群体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文将对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进行研究,挖掘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潜在空间。  相似文献   

2.
美国毕裔女小说家在美国华裔文坛上占有突出的领先地位:水仙花是用英语进行创作的第一位华裔作家,王玉雪被称作美国华裔文学之母,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受评论界注目的一位,谭恩美在美国华裔作家中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她们的作品凸现了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少数族裔意识,将对父权统治的悖逆和对种族歧视的反抗紧紧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籍华裔女性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文化选择.美国华裔女作家同她们的男性同行们一起,在西方殖民主义霸权话语日渐瓦解的背景下,创造出了美国华裔文学这一美国文学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由于其特殊文化地位以及复杂的文化渊源,既是国内学术界文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文学阅读和接受中的盲点之一。本文结合当代后殖民及文化研究理论,试图从探讨国内外学者阅读视角问题出发,重新考虑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位及其意义:美国华裔文学,作为一种杂体文化的文学形式,是华裔作家坚持自我身份认同、表征自我杂体文化以及抵抗中关两种文化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庆霞 《考试周刊》2010,(23):24-25
华裔美国文学是当今美国文坛较为引人瞩目的一个热点。华裔美国女性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讨了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小说描述了移居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双重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中,中国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大多是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或文化认同。这些研究既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赞扬,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批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华裔女作家作品里的这种矛盾呢?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造成作者写作时内心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华裔美国文学首推女性作家.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分别是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华裔美国文学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位作家及其作品并将其置于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背景之中,力图展示代表不同时代的三位华裔美国女作家对身份认同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通常被定义为由在美国出生或后移居美国、有华裔血统的女性作家用英语所写的文学作品。其创作通常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热情得到了空前释放,此后涌现了诸如汤亭亭、谭恩美、任碧莲和邝丽莎等等为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家。本文主要选取在2009年-2014年期间近20余篇中英文著作与研究文献,对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简史、作品风格、作品侧重点及作家文化身份问题进行综述,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最后指明所选取研究文献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有关学者能够以贯穿中西的视角加深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身份,以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阐述在美国社会中,少数族裔艰难的文化身份认同之路。对在美国生活的华裔女性作家来说,中国文化始终是她们精神的皈依之处,是她们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华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对华裔美国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亚裔女性同性恋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论述则更是凤毛麟角。文章拟对亚裔女作家崔洁芬(Kitty Tsui)的写作运用怪异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作为华裔女性和一位同性恋者,崔洁芬当属社会"非主流",饱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忽视,甚或蔑视和歧视。在其作品里,崔洁芬重点描述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异性恋霸权主导、同性恋憎恶和同性恋歧视的反抗,同时讴歌赞美同性恋者间爱情之美、之真、之纯。借助其作品,崔洁芬试图构建华裔美国女同性恋者在美国社会的独立主体地位和身份。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华裔作家中.赵建秀和汤亭亭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作家.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和文学传统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都积极找回并重述被美国主流文化淹没的美国华裔的历史.颠覆历史的权威以及历史是延续、无缝隙的观念,在历史的裂缝和断裂处重新塑造美国华裔的历史.本文试图对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赵建秀的<唐老亚>和汤亭亭的<中国佬>进行深入地解读,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探讨美国华裔作家如何在文本中借助中国文化资源寻找精神的"父亲",改写中国文学与文化书写,消除性别化的刻板形象,建构华裔的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在的华人学研究领域内,面对众多堪称经典的学作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却没有统摄一切的通行标准。这个现状本身不容否认。而在是否有必要的把汉语和英语写作纳入统一个标准或标准系统内来进行评判,又众说纷纭。华人学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华人批评界拿出相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断层和文化错位之类社会现象的逐渐普及和日益深化,对于文化身份的各种认同问题业已构成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运用当代文化研究思潮中身份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小说《骨》中两代人的文化经历和身份经验,并在对“身份危机”的多重意义进行深度解读的过程中,以鲜活的文学经验不断加深对于华裔身份杂体性的认知视角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审美价值观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会自发地加以比较,而纯粹的英美文化的教学易导致学习者抛弃本民族文化价值,变成文化虚无主义。作为异质性的中英文学具有可通约性,二者间的比较有助于彼此的理解,化解文化冲突,实现文学的互识和互补。当然,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意识要有一定的方法以及教学指导原则。通过这种中英文学对比教学,可培养学生世界性胸怀,极大地促进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