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散文的风格体现在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中,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原文语言形式中的独特的风格印记,以合乎译入语语义结构的句法尽可能将原文的风格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金晶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8-168
风格是散文艺术价值和精髓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完美移植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从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角度,准确把握原文语言中的风格印记,尽可能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很重要的一条是把作品的风格翻译出来。一般所说的风格,主要是指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家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总是通过作品的语言反映出来。所以,语言风格既是全部艺术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形成这种艺术特色的许多其他组成部分借以表现出来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具体翻译活动必须从语言着手。由于翻译有别于创作,原作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语言特点等都已俱在,译者只须去理解、表达。首先是理解。风格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格调和气势,或者说是一种艺术效果,它是由某一些或某一类词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很重要的一条是把作品的风格翻译出来.一般所说的风格,主要是指文艺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家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总是通过作品的语言反映出来.所以,语言风格既是全部艺术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形成这种艺术特色的许多其他组成部分借以表现出来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具体翻译活动必须从语言着手.由于翻译有别于创作,原作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语言特点等都已俱在,译者只须去理解、表达.首先是理解.风格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格调和气势,或者说是一种艺术效果,它是由某一些或某一类词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文翻译的特色,探讨了散文风格之美的可译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散文的风格及意蕴之美的翻译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翻译风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的翻译是高级阶段的翻译。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一生都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从两个层面,即译文原味再现和译文原味失真,探讨陈良廷The End of Something译文中海明威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伯顿·莱夫尔认为句法是散文翻译的最佳单位。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论和他的风格再现手段为理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篇散文的英译作品从排比、重复、设问和短句这几种类型进行风格再现分析,旨在探索一条再现散文风格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翻译家高健先生的翻译以风格见长,其译作精致周到、隽美考究,一方面能保留原文形式的语势,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语言的空灵美和意象美。本文借助高先生的《初雪》译文,遣词造句、节奏处理以及修辞运用三方面探讨其翻译风格,从而有助于我们从风格的层次上更好地赏析散文,理解散文风格的传译性。  相似文献   

9.
风格的翻译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已有不少论说,本文拟从风格的定义、风格的必要性、困难以及风格翻译的手段和方法尝试论证风格的翻译,力求从理论上对风格与翻译的关系作出客观而系统的阐述。为能使原作的风格在译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谈几点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具有可译性,但这种可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译者在翻译风格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风格,尽量削弱自己的个性,以完美再现原作的风格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研究少不了对风格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原文风格,即译者要充分传达出原作的风格,很少涉及到翻译家的风格研究。译者是翻译实践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在传统译论中,译者几乎处于隐身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对译者地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高健的汉译散文为例,从句式安排、词语选择、节奏处理及修辞运用等方面来探讨高健的散文翻译风格。旨在为研究高健散文译作提供新的视角,为散文汉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散文风格是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风格的研究有助于英语散文的鉴赏与翻译。从英语散文的文体特征分析上可见,优秀的散文通过字词的巧妙运用体现自然、率真的风格,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具有可译性,但这种可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译者在翻译风格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风格,尽量削弱自己的个性,以完美再现原作的风格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风格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应该再现原文的风格。风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对风格的可译性、风格的再现及如何处理译者风格和原作风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使我们对风格的翻译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风格与翻译     
翻译是人类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着力较多的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和传达,往往忽略文本风格的再现。本文通过对风格内涵的界定,归纳形成文本风格的主要因素,就风格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进行探讨,提出如何把握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识别原作的风格特征,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翻译出来。围绕着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理由是中外语言的性质不同,在构词法、语法结构、修辞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同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可以翻译,尽管这事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透明翻译诚然值得期待,但由于语言文化异质性和期待视野的客观存在,致使文体风格在翻译中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即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坚持发挥原作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总体特色和风格力量的理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目的语环境的参照体系,对原作语言形式和技巧的客观背离,进行美学欣赏的重建。但翻译存在的意义就是引入“异国情调”,它发生影响的前提是要让读者喜闻乐见。“美学距离”是文体风格创造性叛逆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英文散文的节奏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散文结构简练、语言简洁、文笔流畅 ,且十分讲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翻译时 ,充分体现散文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准确把握散文在语言上的节奏美 ,并恰当予以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风格方面相吻合 ,是很好体现散文风格的技巧之一 ,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20.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